協(xié)助醫(yī)務人員上門服務
伴隨著全市按下“暫停鍵”,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zhàn)也正在這個偏遠的山頭村悄然打響。由于瑞昌市洪一鄉(xiāng)邊山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與湖北省陽新縣接壤,眾多路口交縱錯雜,防疫壓力非常大。
“疫情面前,沒有與防控無關的人員!”市衛(wèi)健委派出干部、邊山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進第一時間站了出來。也因此,在接下來的十多個日夜里,邊山村的疫情防控中,他主動融入、身先士卒,隨處都能見到他穿著紅色馬甲忙碌的身影……
與老人聊家常
風雨無阻,溫暖了值守卡點。邊山村在家常住人口大多為老年人,以至于能夠安排卡點值守人員少之又少。王進說:“沒事,那就多給我安排幾個班,哪怕夜班都是可以的”。就這樣,在寒冷的夜晚總能看到他值守的身影。
邊山村海拔比較高,山上的溫度往往比山下的溫度要低上好幾度。因為疫情的突如其來,他沒有來不及準備保暖衣物,每次夜晚值守,他能依靠的就是那件單薄的西服外套再套上紅馬甲,有時候即使凍得發(fā)抖,但他也毫無怨言。實在是冷了,他就原地小跑幾圈,暖暖身子。即便如此,他也會不厭其煩地勸導湖北方向準備入境的車輛和行人。
親自背著藥桶在村民小區(qū)消毒
在他的感染下,山村多位群眾先后申請加入卡點的志愿值守中,有的還主動把家中僅有的木炭帶上,為工作人員生火取暖。盡管風雨,但卡點總是溫暖的。
全員核酸,讓山村率先清零。在核酸采集工作中,邊山村有個脫貧戶談會典,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對于陌生人非常的抗拒。
在卡點值守
每次遇到這個難題,王進總會說:“談會典的動員工作還是交給我吧!”在接下來的每輪核酸采集,都是他帶著醫(yī)務人員到談會典家。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談會典就只聽王進的話,遇到陌生人不亂跑了,叫他張嘴就張嘴,非常配合。
后來才得知,這跟他平時接地氣的工作是分不開的,王進沒有把談會典當成病人。因為結對幫扶,通過平日里的走訪、慰問和嘮家常,王書記不偏不倚,已經(jīng)與談會典結上了“窮親戚”。
登記有關信息
在疫情防控期間,他一有時間就會去脫貧戶和“三類人員”家中排查、走訪,噓寒問暖。談會典的故事只是他駐村工作的一個縮影,駐村以來,出生農村的王進就一直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沒有一點“架子”。正因為如此,邊山村“兩委”把他當成了自己人,群眾也把他當成了“貼心人”。
在他的感召下,幾輪核酸檢測,邊山村留守群眾總按照疫情防控的有關要求,行動迅速、步調規(guī)范、整齊有序,每一輪都能在全鄉(xiāng)高質量率先完成檢測任務。胡水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