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科克斯說:“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價值。”
在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馬祖山分院有太多的艱辛、困苦、歡聲、笑語。快樂總是可以傳遞的,有一份笑,隔離病房里那些微笑的故事,定能打動你我,直抵我們的心靈!
6床的劉先生(化名)說,每次在病房里,只要聽到那個熟悉的腳步聲和衣服摩擦的沙沙聲,我就知道是桑衛東主任來了,我的心立刻就踏實多了。當桑衛東主任進屋時,他的一個動作就是擺一下手:“你好,今天感覺怎么樣了?”尤其是他那標志性的笑容,我記憶猶新。可能你會問我穿著防護服,帶著護目鏡、面屏,怎么會知道他在笑。在全是霧水的護目鏡后面,我能從他堅定又溫暖的眼神里感受到愛的力量,這是他給所有患者信心的微笑。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呼吸與危重癥一科桑衛東主任挑起了隔離病區作戰指揮的大梁。他深知,自己肩負著醫院黨委的重托和全院醫護的信任,更承擔著全力救治病患,護佑百姓生命健康的職責。
生活上的他不拘小節,但工作中的他卻事無巨細。疫情以來,他的手機24小時處于開機狀態,即便在短暫的休息過程中,也緊緊攥在手中,絲毫不敢松懈。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告訴自己不能錯過一個電話,不能漏掉一個細節,只有這樣才能更及時、更準確地掌握臨床一線的一切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醫療救治精準、及時。
隔離病房內,聽見9床施婆婆(化名)小心翼翼地對張瑜護士長說:“你是昨天照顧我的妹子嗎?”張瑜說:“婆婆是我呀!”施婆婆高興壞了:“你們穿的衣服都一個樣,但我能聽出你的笑聲來。”她們拉扯家常,時不時施婆婆咧開嘴笑,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從病房傳了出來……用張瑜的話是“心理療法”。
施婆婆剛入院時,發熱39℃,咳嗽咳痰,血常規提示淋巴細胞下降。張瑜護士長查房時,無意間捕捉到她的眼神:恐懼、緊張、期盼混雜在一起,傳遞的信息是“一定要救救我。”張瑜會意并且堅定地點了點頭,說道:“婆婆,你要加油呀,爭取早點好起來。就把我們當做你家人,有什么需求就跟我說”。通過醫護人員的專業治療和精心護理,施婆婆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轉。
早上7點,護士梅園、聶子瑩迅速吃完早餐,穿上防護服,帶上口罩、護目鏡、面屏和乳膠手套,進入隔離病房。為患者輸液,抽血,測量血壓,配合醫生進行咽拭子的采集,進行病房空氣的消殺,病房垃圾的處理,消毒擦拭床欄、床頭柜、門把手……
由于N95口罩、護目鏡層層疊加和長時間佩戴,脫下厚重不透氣的防護服后,大多醫護人員面部有不同程度的壓痕,但梅園、聶子瑩卻“破相”了,她們一邊用碘伏消毒水泡一邊笑著說:“沒事,過兩天就好了。”兩位小姐姐的笑讓人心疼!
當美麗和奉獻相悖,我們的護理人員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奉獻,她們把美封閉在防護服和口罩的后面,雖然你們臉上布滿口罩壓痕,卻綻放出另一種美。美麗的天使們,你們笑起來,真的很好看,就像春天的花一樣。
我們笑著,因為我們的付出和努力能夠幫助患者解除疾病之苦;我們笑著,因為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我們有醫院領導、同事,有家人的支持;我們笑著,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總是充滿希望;我們笑著,笑得這樣感性,這樣自信,這樣好看......
來源: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