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上慰問品、幫忙打掃衛生、幫老人按摩腿腳……近日,在定南縣老城鎮,巾幗志愿者們走進困難老人家中,開展“弘揚雷鋒精神,情系老人冷暖”志愿服務活動。老人們感動之余,紛紛豎起大拇指為她們點贊。
近年來,定南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扮靚美麗鄉村,借力鄉賢惠家鄉,志愿服務暖民心,積極引導群眾弘揚優良傳統,助力鄉村振興。
靚起來的美麗鄉村
“家庭衛生好,心情就好,要給孩子樹立起好榜樣,培養他們講衛生的好習慣。”3月28日,在定南縣歷市鎮黃砂村一季度“清潔家庭”評比頒獎現場,村民王家玉捧著流動紅旗,激動地講出了自己的“四好”感慨。
今年是黃砂村第四年開展季度“清潔家庭”評比。評比小組由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婦女小組長等人員組成,本著公平公正、嚴謹細致的原則,以“五凈一規范”為標準,對農戶庭院環境、門前三包、室內衛生等內容進行現場評分,評比結果在評議后進行公示,最后為獲獎農戶頒獎。一面小小的流動紅旗成為村民們在環境衛生方面“較勁”的動力。
除流動紅旗之外,在定南縣巋美山鎮三亨村,道德紅黑榜成為村民心中一面會說話的墻。村干部將講環境衛生、好人好事等先進典型納入紅榜,將衛生臟亂差、不孝敬老人等負面典型納入黑榜。“紅黑榜一目了然,激勵大伙向先進學習,以負面典型為戒。”55歲的村民黃智華說。
近年來,定南縣著眼美麗鄉村建設,結合人居環境整治、美麗河湖創建等工作,以示范村為“點”抓典型、以道路為“線”抓重點、以鎮為“面”抓覆蓋,加大集鎮與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同時,整合多方力量,創新形式,將農村環境保護內容寫進村規民約,開展垃圾回收積分兌換等活動,充分激發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性。
濃起來的鄉賢文化
日前,在龍塘鎮綜治中心接待處受理窗口,一個寫著“鄉賢志愿者工作崗”字樣的工位牌吸引著記者的目光。年近七旬的郭獻忠是當天值班的鄉賢志愿者,他在耐心地給來訪村民調解矛盾糾紛。
鄉賢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優勢,有一定教化鄉民和重塑鄉風的作用。龍塘鎮鄉賢志愿者工作站招募了第一批26名鄉賢志愿者,每周安排2至3名鄉賢到工作站值班。同時,實行屬地管理原則,值班鄉賢統一受理問題,并建立臺賬,再由相應屬地的鄉賢調解矛盾。自去年7月以來,該鎮鄉賢志愿者工作站累計接待群眾169人次,調解矛盾糾紛78件,處理信訪問題12件,有效化解了農村基層干群、鄰里之間的矛盾。
在定南縣嶺北鎮,李氏是個重視教育的家族。春節期間,該鎮大屋村家風家訓館(李氏宗祠)內熱鬧非凡,一場由鄉賢參與的愛心公益募捐活動在這里進行,短短一個小時,就收到愛心款3.5萬元。“愛心捐款活動開展11年來,已累計收到善款56萬多元。其中,發放獎學助學金近20萬元,累計獎勵大學生、研究生89名;為8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孝老敬老金9.3萬元,為生活困難家庭發放扶持資金8.3萬元。”該村黨支部李日華說。
從文明和諧鄉村建設,到鄉村公益事業發展,植根于鄉村社會土壤的鄉賢文化正在激活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如今,鄉賢回歸鄉土反哺桑梓,已成為定南文明鄉風浸潤美麗鄉村的一股重要力量。
暖起來的志愿服務
“做到不燃放鞭炮、不燒紙焚香,減少污染排放……”清明節前,定南縣歷市鎮楊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到各村民小組開展文明祭掃宣傳活動。他們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廣泛宣傳綠色、文明、平安祭掃新風尚,提醒村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
無獨有偶。在定南縣鵝公鎮,一抹抹“志愿紅”活躍在各鄉村和社區。該鎮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均組建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隊,在轄區各個角落積極開展疫情防控消毒、宣傳、排查等志愿服務,用責任和擔當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基層防線。
近年來,定南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陣地,積極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通過一項項暖心服務,發揮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的平臺作用。同時還在文明實踐活動中融入感恩教育內容,引導群眾思想的轉變。例如,每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組建了一支志愿宣講隊,走村入戶開展感恩宣講,協調家庭鄰里關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組織一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演感恩戲,送春聯等,文化惠民,以文化人。
文明似一道絢麗彩霞。當前,不斷呈現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正是定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鄉村文明新氣象也將為該縣鄉村全面振興凝聚更多力量。詹繼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