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護上海人民這場大戰大考面前,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援滬醫療隊員們以生命赴使命,勇挑重擔,攻堅克難,夜以繼日地救治新冠肺炎感染者,全力做好各項援滬醫療救治任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幕幕感動的瞬間,在方艙醫院里不斷涌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工作感想......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二科 石鵬
4月3日接到馳援上海的緊急通知已是凌晨,當時我正在值晚班,這個晚班特別的忙碌,也是意料之外的不平凡,整個晚上休息了不到2個小時。作為一名呼吸內科醫生,為自己能夠去支援上海抗擊新冠疫情感到光榮。
因為第二天上午就要集合出發,還沒下班的我打電話告訴了妻子,幫我收拾東西,妻子是非常的支持,雖然她從我離開家門之時就一直很擔心。匆匆趕回家拿備好的箱子,三歲的女兒問我要去哪,我告訴她,爸爸要去很遠的地方打怪獸,要很久看不到寶貝女兒了。小小的她還不知道很久是多久,告訴我:爸爸去吧,去打怪獸,要多打點怪獸哦。
上午9點30分到達醫院,全隊集結進行了再一次的學習強化穿脫防護服,之后醫院給我們準備了充足的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在醫院門診大樓前廣場,院領導為我們舉行了簡短的出征儀式,他們像父輩一般,反復叮囑著我們,聽從指揮,眾志成城,不辱使命,尤其要注意個人防護,保障自身安全。隊員們與院領導、科室同事進行短暫的道別后,帶著大家的囑咐和牽掛,我們開始了支援上海的征程。
有朋友問我:“冒險去那么遠的地方,值得嗎?”我想說的是:“因為使命在肩,所以勇往直前。年輕人,總得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沒有人生來勇敢,正因為被需要,才會選擇逆風前行,用執著和堅守,詮釋著“愛的奉獻”,詮釋著“大醫精誠”。在這場戰役中,無數人與病毒斗爭,相信上海疫情會早日結束,愿歷此坎坷,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外六病區骨科 韓歆
上海,2004年我來過一次的地方,那時的我還不懂得欣賞她的美,等我能理解并計劃著再來一次時,沒想到會是這種特殊的方式。
4月7日中午12時,這個日子我會永遠記得,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正式進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N5區。進艙的第一感覺是這里真大,一眼望不到邊,有著數不清的病床,讓我懵了片刻,但很快就進入到狀態。我們組安排在C區工作,區域內一共499個新冠病毒感染者,我主要是在護士站進行醫囑處理以及物資補給工作,并隨時與病區里的同事進行溝通。
在與上一班老師交接班后我本想去了解熟悉下,患者可沒有給我過多的時間來細細學習,他們來到護士站,有要泡面、衣架等物資的,有詢問核酸檢測結果的,有不舒服尋求我們幫助的……還好我們都是臨床護理上的“老人”,這些情況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一得到解決??粗x開護士站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沒有了來之前的愁眉苦臉,我們覺得怎么都值得!
一轉眼4個小時的班就結束了,脫下防護服的一瞬,悶熱感瞬間消散,加上消毒水的刺激,我在氣溫20多度的上海打了個哆嗦。看著屋外艷陽高照,再回望方艙醫院,我知道,里面的患者希望我們一直都在。繼續加油吧,我親愛的大白們!
重癥醫學科 陳珊
不知不覺中,來上海20多天了,還記得深夜接到醫院支援上??挂叩木o急通知,第一時間請戰;還記得出發前家人不舍與擔憂的眼神,義無反顧上車;還記得第一次出艙時身體的虛脫與內心的壓抑,差點暈倒……又是凌晨一點,坐在回住處的班車上,我思緒萬千。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感染的風險,病人的焦慮,身心的疲憊……面對重重壓力,醫護人員沒有絲毫猶豫和退縮。由于方艙醫院條件有限,患者多、問題雜,處理這些平時常見情況變得復雜和費力,需要我們更加用心地做好診治,更有耐心地解疑答惑。烙在心底的語言,我們用行動表達、用行為詮釋,盡管工作瑣碎,但對患者的細心照顧不會減少。沒有敷衍、沒有懈怠,大家投入自己的努力、汗水、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
當患者治愈出院的時候,患者用真摯的眼神看著我們,說謝謝您們,辛苦了。那一刻,我感到無比欣慰,同時也為我所從事的醫療事業感到自豪。我將牢記領導囑托,踐行一名共產黨員和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圓滿完成抗疫任務。
也許多少年以后,我會自豪地對別人說,我參加過上海疫情之戰,這里有過我奮斗的身影。也請所有人放心,我和我的隊友們將竭盡全力,幫助上海病例早日清零,我們定能平安回家!
來源: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