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一件700多年前的絲綢服飾被匠心修復
來源:市場信息網 作者:朱淳兵 時間:2022-06-22
修復如初
近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對出土30多年的南宋絲綢文物服飾進行修復,針對文物出現的破損、霉點、老化等問題進行“對癥下藥”,大動“手術”后,將重新布展,迎接游客觀賞。
匠心修復
南宋絲綢文物服飾是德安縣1988年在德安縣楊橋村周氏墓出土的,有綾襟墨綠色雜寶羅夾衫、散點雜寶羅襟墨綠色絹夾衫、梅蘭如意紋羅襟褐色如意夾衫,均為國家一級文物,至今已出土30多年,德安縣博物館也因此被譽為“南方絲綢寶庫”,德安縣博物館館藏絲織品文物歷史價值較高,是德安縣博物館重點保護的珍品之一。
匠心修復
由于絲綢文物是蛋白織物,對溫濕度要求嚴格,南方氣候潮濕,溫濕度差別大,這種外部環境非常不利于絲綢文物的保存,所以這批珍貴的絲綢文物已經出現極其嚴重的劣化,部分藏品殘缺不全,質地發脆,需分批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科學保護修復處理,目前散點雜寶羅襟墨綠色絹夾衫正在修復中。
匠心修復
“文物是人類歷史生活發展歷程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研究、藝術、科學考古價值的珍貴文化遺產。所有的文物是無法再生產的,我們能做的只有將文物最大限度地保存好,特別是紡織文物,保存和修復都比較繁瑣。”參與此次修復的工作人員說,這一件衣物差不多要修復兩三個月時間。
匠心修復
據悉,此次文物的修復改變了以往將文物送故宮、絲綢博物館等修復模式,直接請專家來館修復,既維護了文物安全,還最大地發揮它的研學教育作用。同時,當地將加大財政資金配套,搶救性修復剩余的南宋絲綢服飾,全力打造全國南宋絲綢服飾精品展。市場信息報記者 朱淳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