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上海5月19日電(記者 謝東櫻 通訊員王成 李園)頭戴鴨舌帽,頸披圍巾,一個漂亮的轉身,一個中等身材的年輕人踩著輪滑,旋風一般從工地生活區操場向辦公區滑去。這是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演藝事業部經理陳新奎在工作之余的標志性裝扮和動作。這個73年出生,腦子里滿是奇思妙想,充滿藝術家氣息的工程師身上,有著一股把每一項工程當作藝術品來做的執著和堅守。
責任心撐起一份“使命”
2013年年底,陳新奎接到職業生涯中一項全新的挑戰——擔任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寶藏灣項目演藝事業部經理。
演藝事業部是將建筑和藝術相結合的全新案例,在我國大多工程建設中從未出現,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實踐可供借鑒。初來乍到的陳新奎,作為整個部門的“光桿司令”,各種難題難點像排著隊一樣,等待著他逐個解決。
第一次與業主開會,這個馳騁建筑行業近20年的老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管理公司首先遞給他一份外方演藝團隊人員組織架構表,并要求他按照這份架構表報上自己的人員組織架構。外方的組織架構表上包括了工序協調、模型設計、藝術造型、投影視覺效果、演藝控制、藝術指導、演出編程、綜合創意、特效、舞美、主體燈光、演出燈光、場景噴繪壁畫、綜合演出布景、靜止道具、機動道具、音視頻、人造植物等近百個專業,30多名專業人員。對陳新奎來說,這每一個專業背后,都對應著深化設計、演藝布景道具及構建的生產制作、GPR修補工藝、聲光電機械、特效施工等諸多全新領域。
“陳經理,你們的施工方案什么時候可以完成?你們的團隊什么時候開始培訓?你們各專業特殊崗位的人員操作證什么時候可以提交?你們的深化設計什么時候可以上線?你們的翻譯人員什么時候可以到位?”面對外方業主一連串的發問,陳新奎沉默思考了片刻,沉穩地回答,“10天。給我10天,我會交給你們一個滿意答案。”
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緊,不但要成為精通各個施工領域的工程師,還要跨界成為一個合格“導演”,重重考驗擺在陳新奎面前。可越是艱難,陳新奎骨子里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兒就越大。
陳新奎開始通宵達旦在全國范圍內網羅專業技術人才。由于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獨特的吸引力,短短幾天數千份應聘簡歷從公司各項目、高校畢業生甚至于歸國留學生群體中涌入陳新奎的郵箱。為了不辜負每一份熱情,不錯過每一位人才,陳新奎白天面試,晚上篩選簡歷,經過一輪又一輪篩選,一次又一次與面試人員的攀談交流,在不到10天的時間里,他成功甄選出一批精兵強將,將所需的所有技術人才引進到了演藝事業部。在第一次部門例會時,陳新奎激動地說,“這是迪斯尼項目第一次進入中國大陸,我們必須要向世界證明,外國人能做出來的工程,中國人同樣能干成,而且會干得更好!”
咫尺匠心,打造 “中國品質”
項目施工管理上的“中西合璧”,在實現優勢互補的同時,也因為理念上的差異,出現了很多工作中的小摩擦。陳新奎的演藝事業部就遇到了這樣的“信任危機”。
他所帶領的演藝事業部承擔著“寶藏灣”項目近8萬件構件的安裝任務。這些復雜的異形構件在安裝前要試裝和拼接,再進行細部剔鑿、打磨、做舊、上漆、上色等數十道工序方能交驗。在最初的裝配方案中,異形構件首先要被吊到安裝位置進行定位和劃線,再被吊走進行鉆孔,之后再吊回到原位進行拼裝。這就意味著,每個構件都要經過三次“遷徙”才能真正“落地為安”,費時費力,又延誤了安裝進度。
為了改進方案,加快進度的同時保證構件能準確無誤地“各回各家”,陳新奎經過多次論證與思考,大膽提出了在現場采用放樣定位的方案,并首次在狹小的室內借助“蜘蛛吊”的功能優勢完成各工位的吊裝。這樣一來,不僅減少了吊運時間,更保證了每個構件能夠在狹小的空間內順利吊運到位。
然而,陳新奎的方案卻遭到外方專家的“拒絕”,原因是擔心施工方在放樣過程中出現誤差。對于拿過多次QC課題一等獎、做出魯班獎工程的陳新奎來說,這一句“NO”既是對他所提出的方案的否定,更是對他所帶領的中國團隊施工技藝的質疑。這個自己跟自己較勁兒的四川漢子沒有輕易放棄,他決定再試一次!接下來一個月,他發現依照原方案施工進度未能如期按節點完成,于是便再次向外方專家提交了方案。這一次,他沒有“紙上談兵”,而是親臨現場,為各位專家演示仿真模擬操作。分毫不差的仿真模擬演示終于得到了外方專家的認同。為了新方案的順利實施,陳新奎從早到晚扎在工地,放樣定位的每個點他都會對照圖紙反復檢查。在這期間,一旦依照樣品對異形構件的鉆孔錯位,則整個構件都將面臨被廢棄的命運。由于每天都要保持精神的高度緊張與集中,在那段時間里,陳新奎常常整夜失眠,他把所有跟施工有關的資料都拷進了Ipad 隨身帶到安裝現場,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在腦海里過上無數遍。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的都是放樣定位和構件鉆孔加工的畫面。直到8萬個異形構件順利拼裝完成。陳新奎帶領的演藝團隊不僅為工程節省了三分之一的吊裝時間,8萬個構件更是真正實現了“萬無一失”,使得安裝進度和質量在園區內遙遙領先。陳新奎在園區建設中的漂亮一筆,受到了大家的嘖嘖稱贊,就連外方業主都向他豎起了大拇指。面對褒獎陳新奎卻是淡淡一笑,“我們只是想要證明,在追求建設速度的同時并沒有遺失工匠精神。因為我們代表的不僅是二局品質,更是中國品質!”
創新源于“不忘初心”
兩年前,南京上坊保障房項目竣工,時任項目執行經理的陳新奎帶領項目團隊,用數項專利、兩項全國QC成果一等獎和二十多項創新技術向老百姓兌現了建設“超越商品房品質的保障房”的承諾。這一切,源于陳新奎一直堅守的從業“初心”:建得廣廈千萬間,為老百姓實現安居夢。
為讓10053戶低收入家庭都能住上“安心房”,完成政府和業主“高品質低成本”的建設需求和拿下國優魯班獎的艱巨任務,陳新奎親自組建QC團隊,開展系列科技攻關行動。
作為全國已建成的框架結構中結構高度最高、預制率最高的工程,南京上坊保障房項目6-05棟曾經是該項目“工業化”住宅的一塊“試驗田”,要實現“搭積木”一樣拼裝而成的14層樓高住宅建設。既要挑戰前所未有,又要幫助老百姓解決裝修施工中常見的防滲漏問題,陳新奎經過近200次反復試驗,設計了整體拼裝的PVC直埋管件,砌筑墻體電箱U型預制塊、空調穿墻孔洞預制塊。這些都已被納入南京市和江蘇省保障房建設應用圖冊中。
創新遠不于此。由他任組長的“陳新奎”QC小組榮獲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而他所做課題《預埋線管不穿梁底模板新工藝研究》QC成果獲得2013年度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QC成果中的“內固定接頭”榮獲2014年實用新型專利認證。他參與編寫的《住宅產業化全預制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綜合施工技術》獲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累計創造經濟價值800余萬元。而如今,該項目也榮獲了“魯班獎”,圓了萬戶居民的安居夢。
如今,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的建設方興未艾,技術創新永無止境,陳新奎也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現在他正用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刻苦鉆研的勁頭,去完成園區建設未竟的工程,去譜寫園區建設最值得筆歌墨舞的尾聲……
原標題:建設迪士尼的“藝術家”陳新奎:圓夢寶藏灣 創新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