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沙莎、記者王平報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為崇拜陶淵明,向往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在彭澤縣芙蓉墩鎮一個偏僻的小山坡上,來自中山大學的副教授鐘稚鷗退休后在此開荒建房、種菜栽花等工作,過起了春暖花開式的生活,每天的勞動間隙她還會吟詩作賦,顯得那么悠然自得。當地村民更是將其喻為當代女陶淵明。
鐘稚鷗
憧憬陶式田園生活只身定居彭澤農村
今年64歲的鐘稚鷗在杭州城里長大,大學畢業后便到中山大學任教,退休前任職副教授,生活不說腰纏萬貫,也是衣食無憂。但鐘稚鷗調侃自己,雖然也是出身農村,也有幾次到農村的體驗,卻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到彭澤前我是個連水泥都沒見過的人,現在卻經常自己拌泥漿、修建房子。”
鐘稚鷗介紹,從學生時代開始她就十分憧憬陶淵明的田園生活,甚至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夢想。退休后,她就萌發了在陶淵明曾經當過縣令的彭澤縣來生活的念想,起初遭到了一些家人的反對。最終因為內心的向往和丈夫的支持,鐘稚鷗于2008年只身一人來到了這個位于彭澤縣芙蓉墩鎮一個偏僻的小山坡,創建了以《歸去來兮辭》為靈感命名的歸來山莊。
一手拿鋤頭一手拿筆半日勞作半日休
或許在別人看來極其辛苦的農活,鐘稚鷗卻特別享受,用的、吃的都是自己地里種出來的,這樣的感覺讓她很是欣喜。
鐘稚鷗為追慕陶淵明遺風而來,自然秉承了陶淵明一手拿鋤一手拿筆、半日勞作半日休息的生活狀態。雖然投身農村,但鐘稚鷗并沒有拋棄對文化知識的熱愛,在干農活的同時她也在不斷地學習和鞏固,每天都會飽讀詩書、寫詩題字,在泥土和書香的氣息中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得到升華。
步入山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屋墻上的一副副對聯,和陶淵明的詩作。放眼望去,山莊內規劃有序,排列整齊的花園、菜園、茶園、果園、荷塘,還有宿舍、會客廳、涼亭、素食堂等,山莊的四周被竹林和灌木林包圍,這里真有點像世外桃源。
山莊一景
敞開家門傳播文化教村民讀書識字
鐘稚鷗認為,陶淵明高尚的情操在如今社會更應弘揚和傳承,于是她打開了家門,招收村民做工一起打理山莊,一起勞動學習,以讀陶淵明詩文的方式教當地村民讀書識字,受陶淵明文化的洗禮和熏陶,有的村民甚至也成了能夠寫詩作對的“文化人”,“鐘教授既有很高的文化造詣,又吃得了苦,受她影響,我也喜歡上了陶淵明,喜歡上寫詩。”歸來山莊里的園丁柯師傅說。
鐘稚鷗的山莊還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各地高校學生前來參觀、實踐。在這里,鐘稚鷗推崇素食、環保、健康、勞動的理念,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修身養性、感悟人生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