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旅游資訊
守護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奮力開創新時代
來源:市場信息網 作者:江文游 時間:2022-10-15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親臨井岡山視察,參觀了八角樓革命舊址,他指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回想過去那段崢嶸歲月,我們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永遠懷念他們、牢記他們,傳承好他們的紅色基因。”

近年來,井岡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充分利用創建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的契機,在堅持保護優先,創新管理模式,積極革新技術,突出成果運用的基礎上,守護好革命文物的“紅色根脈”,豐富革命文物的“紅色表達”,推進示范區的“紅色覆蓋”,激發革命圣地的“紅色力量”,奮力開創新時代井岡山革命文物保護管理運用新局面,彰顯新一代井岡山人的使命和擔當。

一、堅持保護優先,守護文物的“紅色根脈”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崢嶸記憶,展現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井岡山緊緊圍繞100余處革命舊居舊址、3萬余件館藏文物,不斷創新理念和方法,持續深入做好保護文章,守護革命文物的“紅色根脈”,讓紅色基因有址可尋、有物可看。

一是預防為先,踐行保護新理念。施行革命文物定期排查制度,摸清摸準井岡山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和保存現狀,建立革命文物數據庫,為《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條例》立法、全國人大《文物法》修訂調研、執法檢查等提供了要素支持。以爭創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為契機,積極申報建設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井岡山片區規劃立項,主動參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湘贛片區和原中央蘇區連片保護利用工程建設,實現了從單點保護到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從搶救性維修到預防性保護的轉變。

二是引智借力,研發保護新材料。認真落實文物保護單位“四有”要求,搶抓井岡山片區2省3市8縣的可移動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的良好機遇,擴展文物保護區域范圍,加強革命史實研究和文物價值挖掘。推動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與同濟大學、井岡山大學合作開展紅色標語原址原狀修復課題研究,研發多種修舊如舊和可逆性修復的專利材料,對全國同類文物保護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完成拿山、上七、黃坳、茅坪和碧溪等地紅色標語以及揭取標語的技術保護,2021年3月被評選為江西省紅色標語保護利用優秀工作案例,行洲和黃泥紅色標語被評為“江西省十大紅色標語示范展示點”,促使井岡山革命文物整體性保護和有效性利用得到全面提優升級。

三是凝聚合力,壯大保護新力量。積極開展革命文物保護普法工作,有效提高公眾參與保護的自覺性。實施“文物長”制度,建設微型消防站,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創新推出與部門單位、社會機構、個人代表聯合掛牌保護或認領文物制度,取得了較好成效。近年來,已與國防大學、中國郵政集團、公安部移民局等10余家單位掛牌共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同志個人認領小井紅軍醫院集體犧牲烈士們遺留的醫用器械,共同養護革命文物,使這些革命文物有了新內涵,賦予了新能量。

二、創新管理模式,豐富文物的“紅色表達”

傳承好紅色基因,就要緊跟時代,不斷豐富革命文物的“紅色表達”。近年來,井岡山在完成革命歷史博物館、會師紀念館基本陳列提升改造的基礎上,打造了多個具有鮮明特色的革命舊址陳列及專題展覽,以此增強革命文物的展示傳播廣度和深度,從而讓革命文物“活”起來、“智”起來、“動”起來。

一是豐富布展形態,拓展展陳內容。井岡山充分利用革命舊居舊址的教育功能,在客流量大的茨坪和茅坪革命舊址群布置了《紅色郵政展覽》《紅軍女戰士曾志生平展覽》《井岡山紅軍醫院發展歷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展覽》《王佐生平展覽》《袁文才生平展覽》《賀子珍生平展覽》《毛澤東同志在黃坳》《井岡山斗爭時期的后勤保障》《朱德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等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的專題展覽以及大量的復原陳列。

二是精心打造專題展覽,擴大革命文化影響力。井岡山充分發揮革命博物館的技術優勢,專門打造了《井岡山斗爭歷史》和《井岡山精神》等專題展,長期在全國各地、各大院校、部隊和各兄弟館進行巡回展出,社會反響熱烈。此外,還配套開展了云展覽和紅色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推廣等工作。

三是展覽渠道多樣化,展示傳播有深度。井岡山將紅色文化宣傳從山上往山下延伸,在莆炎高速拿山收費站至茨坪核心景區沿途,打造了“旗、火、魂、號、山、炬”等大型雕塑展示,新建了“井岡之路”智慧照明系統。同時,將宣傳工作拓展到“海陸空”,在“井岡山艦”上布設“井岡山精神展”,井岡山機場增設“紅綠輝映井岡山”展示長廊,南昌市地鐵2號線、北京至井岡山動車上打造“百年黨史江西篇”主題專列“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展,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偉大貢獻以及井岡山精神的豐富內涵。

三、積極革新技術,推進示范區的“紅色覆蓋”

一方面,利用數字化技術,精心打造紅色文化傳播平臺。井岡山通過數字化技術,進行精準化、個性化傳播手段,讓紅色文化變得更加“立體”和“豐滿”。2020年以來,共完成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5件等級以上珍貴革命文物數字化采集三維建模,10個紅色故事視頻制作,搭建數字資源庫系統,開發AR交互展示APP和體驗點。2021年10月,6名講解員和1名青年志愿者提交的數字化視頻作品入選“江西省百佳革命文物講述人”,志愿者陳平梅榮獲“全國百佳革命文物講述人”稱號。

另一方面,線上線下互動,不斷提升博物館傳播能力。利用AR、VR、MR、三維建模等數字化技術,將革命歷史、革命文物、紅色文化等紅色資源數據化成果,利用新媒體、云展覽和云展廳等方式在線上線下交互分享、有效展示。如,2021年7月,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題材的一場直播活動就有200多萬人在線觀看,為疫情下的井岡山“破壁出圈”“上云用數”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時,利用新穎便捷的數字化傳播方式,較大提升了井岡山的革命文化傳播能力,累計完成中央電視臺多個頻道采播活動12次,傳遞井岡山好聲音。

四、突出成果運用,激發圣地的“紅色力量”

一是豐富校園文化,助力青少年思政教育。井岡山組建了“文藝輕騎兵”,以“演講教學唱播”等形式,到井岡山中小學和井岡山旅游中專等20多所學校開展義務宣傳、宣講。積極將青少年線下學習場所和線上學習平臺有機融合,專門為上海、重慶、廣東、香港等地的中小學校打造“井岡山精神網絡課堂”,提供遠程教育服務等,幫助青少年輕松學黨史。2021年10月,由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指導“小小講解員”拍攝的《朱德的扁擔》《曾志魂歸井岡》《吳月娥舍身跳崖》《井岡山第一位女紅軍賀子珍》視頻作品,光榮入選中國兒童中心、全國少年兒童“雙有”主題教育活動組委會組織開展的“紅色基因代代傳”百館百講少年兒童講述黨史故事活動“優秀講述視頻”名單。

二是深化文旅融合,助力紅色旅游發展。井岡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革命文物利用與井岡山美麗鄉村建設、城市發展結合起來,讓豐富的紅色資源成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增長引擎”,成為綠水青山中的“紅色節點”,助力鄉村振興。紅色資源最豐富的茅坪鎮,圍繞八角樓舊址和大隴紅色圩場等地,建設了“山地人家”“隴上行”等文旅融合點,引導精品民宿聚集發展。目前井岡山已建有精品民宿數十個,房間4000多間,床位1萬張,成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同時,依托革命舊居舊址,建設了4條國家級、省級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在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上發布。

三是強化宣傳宣講,彰顯博物館使命擔當。為適應紅色旅游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需要,井岡山扎實推進紅色標準化教學,將研究闡釋作為紅色培訓傳承的重點,整合現有的黨史、外宣、宣教等部門力量,組成井岡山精神宣講團隊。在實踐中,將“井岡山精神”融入理論教學,為紅色教育培訓提供專題教學、現場教學、訪談教學以及激情教學等優質和寬領域的精品課程,打造了紅色基因傳承平臺,形成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獨具井岡山特色的教學優勢。在賦予革命文物時代新內涵、厚植紅色基因的同時,奮力開創了新時代井岡山革命文物保護管理運用新局面,彰顯了新一代井岡山人的使命與擔當。江文游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