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建設好美麗鄉村、培育文明鄉風,瑞昌市武蛟鄉以“鄉賢”力量為切入點,凝聚助力武蛟發展的各界人士力量、激勵廣大鄉賢反哺桑梓、澤被故里。
孩子們吃上了免費午餐
“我一人富起來不算什么,能夠帶動鄉里鄉親一起發展,把武蛟建設好才是真的好!”鄉賢座談會上的朱漢仁暢言道。自從鄉賢促進會開展以來朱漢仁對鄉里的教育事業就十分關心,每當該鄉開展助學資金募捐活動時他總是積極參與,還經常在朋友圈號召身邊的親友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現在就想通過自己有限的力量讓這些孩子能夠放心的讀書。”
孩子們正在吃免費午餐
外面再美的風景,都抵不住家鄉的一聲召喚。武蛟鄉實施“鄉賢+鄉村振興”工程,吸引了很多像朱漢仁這樣的愛心志士,大批返鄉農民工、畢業大學生、退軍軍人等群體帶著資金、技術回到家鄉大力發展公益事業、截至目前在促進會的支持下武蛟鄉教育基金平臺累計為57名學子發放獎學金、助學金共計14萬余元,助力學子圓夢成才。
鄉賢主動在防疫一線值守
“老鄧,你有沒有做核酸檢測?近期出門請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線安全距離,在家勤洗手、勤通風。”疫情防控期間武蛟鄉各村活躍著這樣一群“紅馬甲”隊伍,他們多數年齡較大、無權無職、不計報酬,成為該鄉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亮麗風景”。
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鄉賢志愿者們不僅主動參與志愿服務,還帶動了村民公益事業的發展。“我也想給村里疫情防控做點事,服務鄉親鄰里。”聽說鄉里防疫物資短缺,鄉賢們紛紛主動捐贈物資,“口罩2箱、礦泉水8箱、帳篷7頂......”盤點物資時鄉干部感動的不停道謝。
該鄉種植大戶王賢剛將自己種的蘿卜、白菜全部無償送給鄉里,他說:“為了百姓的健康安全,鄉村干部全天值班值守還要冒著寒冷巡查走訪,我種了一輩子的地也只能通過這種方式給大家帶來一些溫暖。”
舉行鄉賢座談會
據了解,在鄉賢促進會的大力支持下,瑞昌市武蛟鄉投入資金8.7萬元完善大橋村、集興村文化娛樂場所基礎設施建設,并多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開展文藝惠民活動;通過瑞昌市武蛟鄉教育基金平臺累計為57名學子發放獎學金、助學金共計14萬余元;率先開展“免費午餐”活動,為全鄉留守兒童提供健康營養的午餐,并于今年將餐標提升至“5+N”;開辦大橋村“愛心就業車間”一方面為40余名賦閑勞動力提供家門口就業機會,帶動村民增收。
武蛟學子接受獎學金
另一方面,讓村民離開酒桌、牌桌、麻將桌,大力改善了該鄉閑散人員聚眾酗酒、賭博等不良現象;新建大橋村“居家養老中心”解決留守老人養老難問題;開展“暑期支教”活動,發動假期返鄉大學生為全鄉留守兒童義務支教;打造“幸福食堂” “愛心理發”等愛老助老平臺,為年過65歲的老人提供就餐、理發服務等。
傳承“鐵肩膀”精神
如今的武蛟鄉,在鄉賢人才的帶動下,社會事業發展勢如破竹,文明的清風吹遍大地,房屋錯落有致、村莊干凈整潔……現代文明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鄉村振興”交響曲,在這片沃土上奏響開來。郝子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