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脫貧 集體增收 企業壯大 沙屋探索精準扶貧新模式
來源:江西日報 作者:劉芝毅 時間:2017-04-06
蓮花縣升坊鎮沙屋村是一個國家級重點貧困空殼村,集體無資產、村級無收入,貧困戶多、人心渙散。如何使沙屋村盡快脫貧奔富路?當地將財政下達專項資金“打包”使用,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新模式,興辦種養加工實體,使村民脫貧、集體增收、企業壯大,實現了“三贏”。記者近日采訪獲悉:2016年下半年,沙屋村92戶貧困戶分得首批紅利11.25萬元,其中31戶實現脫貧;村集體進賬首筆經營收入1.8萬余元。
采訪中,升坊鎮黨委書記賀桂文告訴記者,當時,上級下達給沙屋村的財政專項資金有30多萬元,其中包括10萬元扶貧資金。怎么變“輸血”為“造血”?在掛點扶貧單位的謀劃下,鎮里確定了“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新路子。2016年2月,當地的蓮和農業合作社與鎮村干部一拍即合,由沙屋村委會和合作社簽訂了3年養豬協議——村委會使用財政“打包”資金建設豬場、道路,合作社每年至少提供1000頭豬苗集中養殖,負責生豬的飼料、管理、技術、回收。每出欄一頭豬合作社給予村委會200元利潤,全年收入可達20萬元。同時,村委會與貧困戶集體簽訂紅利分配協議,村委會與貧困戶二八分成。看到養殖規模可以迅速擴大的誘人前景,蓮和農業合作社立下幫扶承諾:3年內,幫助沙屋村贏利60萬元,讓養殖業在沙屋村生根發芽,持續贏利。
79歲的老人韓付仔獨自生活,每月只有215元低保收入。她告訴記者,去年6月,豬場建好后,合作社的豬仔進場;當年11月25日,村委會就給了她第一筆分紅收入1500元。村支書陳水南介紹,村委會今年還將擴大與蓮和農業合作社的合作規模,預計兩三年內,村里所有貧困戶都將摘掉貧困帽子。
蓮和農業合作社副總經理雷燕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計劃追加投入2400萬元,與蓮花縣30個貧困村開展幫扶合作,將養殖規模由去年出欄2.4萬頭擴大到今年的6萬頭。(記者劉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