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文化娛樂
江西宜春:基層國有文藝院團如何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
來源:市場信息網 作者:江宜文 時間:2022-11-18 

由江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發后,南昌、宜春、撫州三地已出臺了本地區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舉措文件,特別是宜春市已將市采茶劇團由企業性質轉為事業單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今日轉發11月14日新華社登載的《基層國有文藝院團如何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江西宜春探路院團深化改革》,文章介紹了宜春市在院團改革中積極探索的做法,希望全省各地學習借鑒相關經驗,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本地區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工作落地落實。

《月照山鄉》劇照

演員青黃不接、觀眾大量流失、收入捉襟見肘、傳統劇種瀕臨消亡……近年來,不少基層國有文藝院團長期處于艱難求生的窘境。

2022年,江西省宜春市以人才為導向改革破題,當地國有文藝院團重新迸發出創新創造活力,贏得了市場紅利,擴大了群眾文化福利,走出了基層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的一條新路。

艱難探索 基層國有文藝院團面臨三大難題

2012年,國家開始對國有文藝院團進行“事轉企”改制。在變革帶來的動蕩中,面對市場、人才、經費等多重考驗,不少院團開啟了艱辛的探索,宜春市采茶歌舞劇院就是其中之一。

“改革后原有人員‘封存’,‘只出不進’,退一人少一人,劇團高峰時期有106人,現在只剩43人。”宜春市采茶歌舞劇院團長余瑋介紹,為了改變困局,劇團也嘗試過各種辦法。但是,人財物供給不足、支出負擔沉重、優秀演員缺失等重壓之下,改革成效甚微。

“當前,不少基層國有文藝院團存在生存與發展的難題,難以走出唱響主旋律、走向大市場的路子。”調研中,不少文藝院團負責人表示,部分地方國有文藝院團改制之后甚至處于癱瘓狀態。

——演員青黃不接。由于歷史原因,過去近20年,宜春市縣一級國有文藝院團均實行“扎口管理”政策,即院團人員只出不進,所有創作演出等任務均由現有人員完成。

面對這一難題,許多院團為了發展只能臨時外聘演員,由于身份尷尬、待遇差別等,這些臨時外聘演員的積極性受影響,很難“出戲、出精品”。

“說是把院團往市場上‘推’,可‘只出不進’,沒有新人就沒有活力。”余瑋認為,這種改革難以解決根本問題。

——演出難以為繼。“除了參加三年一次的江西藝術節,我們沒機會排演大戲。”余瑋說,“沒人,也沒錢。”

余瑋介紹,劇院面臨“兩老兩低”問題。所謂“兩老”,一是演員“老”,平均年齡達到48歲;二是思想觀念“老”,轉企改制后財政“斷奶”,員工缺乏市場意識和經營思維,工作沒有積極性。所謂“兩低”,則是指演職員工的收入低、學歷低,人均年收入不到5萬元,根本沒心思搞創作。

——傳統劇種面臨消亡危機。在時代變遷及流行文化的沖擊之下,部分劇種因藝術根基不牢、演出劇目過于傳統,日漸式微。

“全省十五個瀕危劇種,宜春有其三,分別是萬載花燈戲、萬載儺戲和袁河采茶戲。”宜春市文廣新旅局藝術科科長丁玥介紹,袁河采茶戲目前僅存一個院團在表演,而且演員年齡偏大。“沒有年輕人愿意學,有的演員七十多歲了還要演出。等他們演不動了,這個劇種可能就消失了。”

《明月山的崽》排練照

改革破題 “人才導向”重啟院團生機活力

面對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的境況,基層國有文藝院團如何闖出新路?

2022年5月,宜春市出臺《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方案》,并以此為契機,將市采茶歌舞劇院的原國有企業文藝院團屬性變更為正科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保障管理人員和骨干演職人員,并為劇院核定人員76人,其中全額事業編制16人。

在宜春市文廣新旅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智勇看來,改革的重要靶向就是“人才導向”。

“人才進不來、留不住,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身份認同和待遇得不到保障。我們要做的,就是給演員創造一個良好、輕松的創排環境。”李智勇介紹,16個事業編制指標將全部向關鍵崗位傾斜、向演出一線傾斜、向緊缺急需崗位的高層次人才傾斜。

10月,宜春市采茶歌舞劇院發出公開招聘啟事,招錄事業編制女演員及嗩吶演員各一名。目前已收到二十余人的報名申請,均為35歲以下的年輕演員。

圍繞激活院團活力,宜春以市采茶歌舞劇院為試點,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打破“只出不進”模式。對急需緊缺藝術人才實行專項人才引進。“正式聘用的編制內高層次人才,實行定崗定薪的年薪制;臨時聘用或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實行項目工資制。”余瑋說。為從源頭上解決采茶戲人才的專業化和成才率問題,劇院與高校藝術院系簽訂委托培養協議,合作培養緊缺人才,破解院團行當不齊、演員老化等瓶頸。

——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建設舞臺藝術創作專項資金、人才引進資金、政府購買資金三項保障體系,重點加大對本地戲曲劇種特別是瀕危劇種所屬國有文藝院團的扶持。目前,萬載花燈戲、萬載儺戲和袁河采茶戲3個項目將通過政府采購模式,從劇目復排、公益演出、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搶救性保護。

——探索“一團一策”辦法。宜春市要求每個縣市區組建一個國有文藝院團,采取“一團一策”辦法,保持基本隊伍穩定,保障人員經費,確保院團正常演出。“我們支持各縣市區通過新建、改建、租賃等方式,為文藝院團演出排練提供場所保障。”丁玥介紹,目前,在袁州古城內,春臺劇場修復工作即將開工,屆時,這里將成為宜春市采茶歌舞劇院的固定演出場所;高安采茶戲藝術中心、靖安清華臺古戲臺等也正在建設中。

《明月山的崽》劇照

“好戲連連” 院團繁榮還需持續深化改革

近日,第十二屆江西玉茗花戲劇節獎項揭曉,宜春市7個國有文藝院團的8部劇目參演,獲得22個獎項。其中,宜春市采茶歌舞劇院《明月山的崽》獲優秀劇目獎,高安市采茶劇團《紅色貨郎》、豐城市劇團《跳動字節》分獲優秀編劇獎、優秀表演獎等單項獎。

多家文藝院團負責人及地方分管文藝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宜春市搶抓新一輪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機遇,理順內部體制機制,激發了創新創造活力。

——各級國有文藝院團功能定位不同,推進改革需分類施策。

《關于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意見》中明確,市和縣屬院團原則上以服務基層群眾為主要任務,更多承擔政策宣傳、公共服務、惠民演出、藝術普及等工作。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在人財物供給不足的壓力下,文藝院團無法靠自身形成有效的抗風險能力,因此長期處于不穩定發展狀態。

“我們的演藝市場發育程度和群眾消費習慣等都不足以支撐完全的市場化道路。”李智勇表示,要實現唱響主旋律、走向市場化,只有分類施策、逐步推進方為良策。

——應從扶持精品創作、加大人才支撐等方面形成穩定投入機制。

“傳統戲曲如何被當下年輕觀眾所接受?如果一味固守,會與觀眾漸行漸遠;而適當借鑒,做到守正創新,對于采茶戲的振興與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我認為《明月山的崽》在這方面的嘗試與創新是成功的。”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黎繼德說。

鍛造精品劇目和培育優秀人才,是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落腳點。據介紹,宜春市正積極整合采茶戲、花燈戲等地方特色藝術門類相關資源,并組建宜春藝術委員會,加強劇目生產選題論證審核,出臺《宜春市文藝精品創作資助管理辦法》,致力于建成優秀文藝作品孵化、創作、推廣的完整鏈條和產業集群。

——整合多方資源,鼓勵推動院團創新表演形式,走市場、多演出。

今年以來,宜春市國有文藝院團在基層演出達千余場,服務基層群眾近百萬人次。疫情期間,各地劇團推出多個脫口秀小視頻,用地方戲曲、快板等形式,助力“抗疫”宣傳。應中國保利劇院邀請,萬載花燈戲《李更探監》劇組展開全國巡演,目前已演出近百場,吸引觀眾20000余人次。

“我們鼓勵文藝院團走市場、多演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并舉’常態化,讓藝術惠及更多人民群眾,努力開創‘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生動局面。”李智勇認為,國有文藝院團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中堅力量,未來宜春將繼續深化各類改革舉措,讓院團真正扛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責任。江宜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