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安市堅持民生為本,多舉措促進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全力打造綜合立體交通網。制定并實施了“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區域的發展規劃,320國道、昌栗高速橫貫境內,浙贛鐵路接軌境內,滬昆高速鐵路貫穿境內并在高安設站,4小時經濟圈基本可覆蓋滬、粵、浙、閩等沿海地區,是承載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理想之地和承東啟西、承南啟北的理想支點,綜合立體交通網初步成型,有力促進了省內省外循環暢通。
按四好工路標準建設的永安大道
繪就“四好農村路”美麗畫卷。把全面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鄉村振興的先導和基礎,堅持“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并行,累計完成投資約23億元,新建通村公路2155公里,新改建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公益事業路、路網聯通路項目57.1公里,縣鄉道升級改造496.1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894公里,建設美麗生態文明農村路149.9公里,新建獨立橋梁65座,改渡便民工程4個,全市實現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25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瀝青)路。堅持建養并重,落實相應的配套資金,全市農村公路養護率達到100%。
高安站
推動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聚焦美好出行,倡導公共交通出行。全市共有省、市、縣際班線車輛69臺;城鄉客運車輛146臺;出租車180輛,營運線路44條,線路總里程1330公里;全面推行公交惠民政策,近年來,政府補貼2.1億余元,全市施行1、2、3元票價,大幅降低群眾出行成本;不斷優化公共交通線網,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實現城市公交、城際公交和城鄉公交融合發展,真正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與此同時,積極推動純電動公交車的使用,城市公交純電動公交占比達到100%,城鄉客運純電動公交占比達73.5%。不斷健全農村客運和物流服務體系,全市299個行政村通車覆蓋率達100%,城鄉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高安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