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財政局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導向性、撬動性、激勵性作用,加大資金投入,優化政策供給,多措并舉支持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一是健全政策體系,在精準施策上著力。密集出臺一系列引導企業重視企業培育和科技合作,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政策,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出臺了《關于支持全市工業企業“老樹發新枝”和內部供應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并通過加大宣傳、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實現惠企政策“零跑即享”,解決了惠企政策“范圍廣、門類多、渠道散、不易知曉、兌現到處跑”等問題。
二是用好金融工具,在扶持發展上聚力。市縣聯動建立工業發展引導基金,出臺了《吉安市工業發展引導基金實施方案》,基金主要采取“1+N”母子基金相結合的方式,總規模26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優先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設立財園信貸通風險補償金資金池,進一步提高“財園信貸通”不良貸款處置效率,增強業務發展可持續性,更好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截至11月底,全市“財園信貸通”已累計放貸37.5億元,惠及852戶中小微企業;代償5筆貸款,涉及金額2139.5萬元。大力推進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努力打造資本市場“吉安市板塊”。近年來,已陸續兌現青原區國光有限公司等17家企業上市獎勵1750萬元,切實助力企業登錄資本市場。
三是落實減稅降費,在降低成本上使力。牽頭出臺了全市關于推進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會同稅務局、人民銀行等單位,成立減稅降費工作組,負責“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促進宏觀經濟穩定發展”方面專項整治任務的落實,推動形成“既抓退稅進度,又抓風險防范”的格局,讓“留抵退稅”以最快速度精準落地,讓“真金白銀”以最優服務直達快享,為市場主體下好政策紅利“及時雨”。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68.68萬戶次納稅人享受各項稅費支持政策,退、減、免、緩各項稅費56.9億元,其中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3747戶次,退稅金額24.2億元。
四是提升保障效能,在悉心服務上發力。強化專項資金保障。堅持把更多的資金資源投向實體經濟,將有限的資金更多地用于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市本級財政安排5000萬元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大力支持企業科技培育與成果轉化、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建設等;市本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從2021年的2000萬元增加至3000萬元,為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新基建新業態發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等
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壓縮采購資金支付時間。積極落實采購結果確定時間從7個工作日縮短為1個工作日,采購合同簽訂時間從30個工作日縮短為5個工作日,合同公示時間從2個工作日縮短為為1個工作日,采購資金支付時間規定為5個工作日等舉措,進一步排解采購資金結算中的“難點”和“堵點”,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開展“政采貸”融資業務。按照“政府引導,風險共擔”原則,引導金融機構為政府采購中標企業提供合同融資支持,幫助企業解決政府采購活動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截至目前,2022年已累計為中標企業發放合同貸款8350萬元。建立惠企資金兌現機制。在局機關設立惠企政策財政兌現專員,接受咨詢、解讀政策,同時協調對口市直部門政策兌現等有關工作;督促指導各縣(市、區)設立惠企資金兌現“直通車”平臺,并通過平臺將資金撥付給企業,截至11月底,2022年度全市財政系統“惠企通”上線政策事項2074條,入駐企業家100238家,惠企政策兌現辦件35303件,兌現金額78.2億元。江吉財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