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江西自然教育高峰論壇
12月15至16日,第三屆江西自然教育高峰論壇暨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展在上饒市鉛山縣舉行,100多位專家、學者、行業從業人員參加活動,他們就未來江西省自然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行了深入探討,這為保護開發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等江西省自然資源帶來積極意義,以更大力量奮力描繪好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畫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活動期間,現場展示了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公布了第二批江西省自然教育學校(基地)名單以及江西自然教育培訓特聘明星講師名單,并為明星講師頒發證書。在兩天的活動時間里,舉行了學術報告演講上百位專家、學者、行業從業人員就如何做好我省自然教育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發揮江西生態環境優勢助力鄉村振興以及高質量發展江西經濟暢所欲言,提供了很多中肯、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據悉,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作為江西省首個國家公園,近年來,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前提下,持續推動自然教育工作向縱深發展,自然教育工作成果豐碩。
目前,已形成“五大優勢”:
一是自然資源稟賦優越,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面積為27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現記錄各類生物物種5061種,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共18種,保存了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脊椎動物遺傳基因。
二是兩處自然景觀獨特原始,有一條武夷山大峽谷,南北縱橫80公里、垂直落差1600多米的地質構造斷裂帶,為最佳觀景點;還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海拔從低至高依次能夠看到毛竹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中山矮曲林、山頂灌木叢草甸等層次分明、最為完整的江西森林植被類型。
三是“黃崗三寶”名聲在外,在江西片區的生靈當中,最具地域特色、極具全球保護意義的代表性物種——“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最神秘的鹿科動物”黑麂和第三紀孑遺植物南方鐵杉,并稱為“黃崗三寶”,已成為江西片區一張響亮的科普名片和品牌,其中,黃腹角雉和南方鐵杉的種群數量和面積是全球已知最大。
四是自然教育載體多樣,主要包括宣教館總建筑面積約1400平方米,設有序廳、沙盤區、植物區、昆蟲區等8個展區,集中展示動植物標本1000余件;科普教育體驗館總面積約240平方米,建有集自然科普教育體驗、手工制作為一體的自然教育體驗設施;生態科普小徑約1200米,沿途設置宣傳展板,對沿途約300棵珍稀樹種進行掛牌;戶外建有氣象站1個、監測樣地2個,可開展動植物標本采集、感知自然等戶外活動。
五是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能一次性接待550人左右,交通較為便捷,上饒機場、高鐵站出發到自然教育的核心——葉家廠保護管理站約85至90公里,自駕時長1.5小時左右;從南昌出發約340-350公里,自駕時長4小時左右。張彩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