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資溪縣圍繞林地總面積109084公頃(其中喬木林地72099公頃、竹林地36064公頃、灌木林地1074.57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0113751立方米和森林覆蓋率87.7%的綠水青山優勢,實施“保本底、夯基礎、拓路徑、添后勁”工程,做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財富轉化文章,實現“生態立縣、產業強縣、綠色發展”,一舉成為國家實踐創新基地。
生態立縣
保本底,定紅線抓創建。該縣把生態保護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守護好這方綠水青山。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630.8平方公里,占全縣陸域面積50.56%。創新落實“河(湖)長、林長+警長”生態綜合執法機制,為綠水青山提供長效保障。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年均造林綠化2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穩居全省前三。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值)達90.74,排名全國前列。將生態文明理念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四級”環境管護機制;持續開展美麗宜居示范村、示范庭院創建,城鄉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并舉并行。
生態立縣
夯基礎,明產權核價值。該縣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市場化運作和交易體系為重點,健全生態產品核算評估及應用體系。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按照“到企”“到戶”的原則,落實生態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在全省率先開展縣域GEP圖斑級精算,參與起草《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技術規范》江西省地方標準,完成GEP一張圖平臺框架搭建。成立生態資產(產品)交易中心,出臺《資溪縣生態產品交易管理辦法》,開展生態資產產權和生態產品交易,全縣生態資產交易平臺已完成交易3.99億元。
生態立縣
拓路徑,壯體系升質態。該縣立足生態謀發展,全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按照“產城景”融合發展思路,打造了面包食品產業城、竹科技產業園兩大生態產業園,全力構建產業集聚化、結構綠色化、鏈條生態化的綠色工業體系,吸引了福建圣農集團多次增資擴產,以“竹業第一股”雙槍科技為代表的竹行業前十龍頭企業,有5家落戶資溪。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旅游開發,建成大覺山5A級景區,大覺溪、真相鄉村、御龍灣和野狼谷等4個4A級景區,形成“1+4+N”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深入推進“旅游+”多業融合,培育森林康養、精品民宿等新業態,全縣森林景觀利用達到38萬畝,清涼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入選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以撫州林業“千萬資源變千億產值”行動為抓手,大力發展林筍、林菌、林藥等林下經濟,全縣林下經濟利用森林面積62萬余畝,實現綜合產值30億元。
生態立縣
添后勁,立機制推碳惠。該縣推進“兩山”有序轉化,將綠色發展制度化常態化約束貫穿于各領域、全過程。將GEP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作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以綠色考核“指揮棒”倒逼“兩山”轉化。圍繞建設全國“兩山”理論轉化示范區,在全省率先建設“兩山學院”,創新實施“智匯資溪”行動,推動南昌大學資溪學院落地,全力打造“兩山”實踐創新引領樣板之地。聯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省質標院等8家科研院所,共建“撫州(資溪)碳中和實踐創新中心”,在全國率先開展縣域碳盤查工作。江資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