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8.6萬余名中央紅軍跨過于都河,踏上漫漫長征路。今天,行走在于都城鄉大地,鋪展于眼前的,已是一幅“老區不老、風景獨好”的美麗長卷。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立足“長征集結出發地”品牌特色和優勢,堅持“景城共建共享,做旺全域旅游”的發展思路,形成了“紅色引領、景城一體、全業共融、全域共建”的旅游發展新格局、新特色。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
唱響“長征源”品牌打造紅色之旅
“晚霞映紅于都河,渡口有一支難忘的歌。唱的是咱長征源,當年送走我的紅軍哥哥喲……”近日,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門口,于都縣長征源合唱團齊聲合唱《紅軍渡·長征源》,優美的旋律吸引游客駐足欣賞。
2010年11月,來自70多個單位、不同崗位的120多名紅軍后人,自發組建成立了于都縣長征源合唱團。自合唱團成立以來,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至今人員相對穩定在170名左右,在全國各地公益巡演540余場次,先后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等稱號,成了贛南一張響當當的“紅色名片”。
近年來,于都縣積極打好長征源合唱團、長征源宣講團、長征源演藝團“組合拳”,唱好紅色歌曲、講好紅色故事、演好紅色情景劇,營造濃厚的紅色文藝創作氛圍,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于都有118處革命舊址、1700多條紅色標語等紅色資源,作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的起點而聞名。2014年,于都在維修好的贛南省三級干部大會舊址成立了于都長征精神研究院,創立了長征文化館;2015年,投資1000余萬元對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進行擴容增量、改造升級,為唱響“長征源”品牌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充分利用革命文物、革命舊址等資源,打造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中央后方保管處竹篙寨等一大批紅色旅游景點;重點推動紅色旅游龍頭項目——長征源特色小鎮建設,將其打造成重溫紅色文化、傳承長征精神的教育基地。
唱響“長征源”品牌,打造紅色之旅。于都依托域內豐富的紅色資源,抓鐵留痕,久久為功,先后創建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等多個旅游品牌,并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入列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等。
實施“旅游+”戰略延伸產業鏈條
近年來,于都縣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旅游+鄉村振興”模式,先行先試打造了162個美麗鄉村示范點;紅軍小鎮、富硒小鎮、蘭花小鎮、非遺小鎮等特色小鎮,成為亮麗風景線、網紅打卡地、鄉村旅游好去處。
于都積極探索“旅游+紡織服裝”模式,通過舉辦高規格服裝產業博覽會、服裝論壇創新峰會,打造服裝工廠購物店、時尚購物一條街,以及江西省唯一的國際標準T臺秀場。如今,于都已成為全國服裝行業崛起的地標之一,縣內紡織服裝企業逾3000家,其中,規上企業114家,落戶上市企業14家,自有品牌超200個,全行業年產值600多億元。與此同時,著力做好“旅游+體育融合”文章,大力發展賽事經濟,每年承辦12場以上省級體育賽事。目前,全縣以江西北陸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贛州興雪萊服飾有限公司、贛州欣思源服飾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體育服飾服裝產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戶外體育、休閑運動等服裝生產企業落戶于都。全縣現有體育企業35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元,體育產業日漸成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
通過實施“旅游+”戰略,多樣化的產業鏈條不僅帶動了于都各項產業的快速發展,也使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于都風光
做好“建與引”文章推動旅游升溫
近年來,于都縣堅持項目與產業并進,加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于都段)項目建設。目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一館”“一院”“一道”“一劇”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已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于都縣新長征紅色之旅體育旅游精品線獲評全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線路,紅色文化培訓、研學、旅游持續升溫。
于都縣通過向上爭資、招商引資等多種方式,投入28億元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于都段),長征學院、長征大劇院、長征歷史步道等重點項目現已基本建成。客家(羅田巖)文化大觀園、羅田巖核心景區改造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客家(羅田巖)文化大觀園項目將與投資55億元的雩都古城項目一起,重現于都千年文化多彩魅力。
引進大型房車露營基地、紅色研學基地等文旅項目,投資8億元新建2個五星級酒店……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從于都主城區向周邊村鎮延伸,與美麗鄉村交融,構筑成一張潛力巨大的“文旅棋盤”。
“我們以紅色旅游為主導,進一步深化文旅融合,豐富‘旅游+’內涵,讓長征這根‘紅飄帶’貫穿于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于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歷史博物館負責人介紹,2022年,于都先后簽訂了大灣區十萬游客游于都、千車萬人重走長征路、北京遠海國際研學集團20萬學生研學游等多個引客合作協議。2022年5月,中國旅游日江西分會場活動在于都啟動,相關資訊全網瀏覽量突破3億次。江文游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