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也是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最忙碌的季節,作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陽性患者的主要科室之一,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一科的病房早早進入滿負荷狀態,醫護人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救治壓力。面對繁重的救治任務,科室全體醫護人員不畏艱辛、勇毅堅守,全身心投入到患者救治與醫療服務中,始終堅守在護佑群眾健康的最前沿。
從事呼吸學科工作30余年,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一科主任桑衛東用“前所未有”來形容本次病毒感染高峰。由于入住病房的患者大部分為高齡老人,合并復雜基礎疾病、感染重、氧合差、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變化迅速,醫護人員便一刻不能放松地進行監護,每天還需要進行呼吸機搶救、吸痰、鼻飼等一系列侵入性技術操作,感染風險高、工作任務重。科室醫護人員相繼被感染,但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勵,輕傷不下火線。
“今天精神狀態還好嗎?咳嗽有沒有好一點?”“患者呼吸情況不是很好,治療方案需要調整一下。”桑主任每天疾行在科室病房,穿梭在救治一線,忙著接診患者、緊急搶救、會診病例、協調安排患者床位。新收治的患者是什么情況、每個患者的病情有什么變化、哪幾個患者要調整治療方案,他始終了然于胸、牢記心間,隨時掌握每個患者的病情。功夫到不到,患者最知道。桑主任接診或治療過的患者,提起他的名字無不豎起大拇指。
“我和愛人都是醫生,工作忙無暇顧及兩個孩子,只能托付給老人照顧。孩子他爺爺患有癌癥,前兩天也感染了新冠病毒。”談及家人,副主任歐陽簫的臉上滿是虧欠。副主任醫師余夏發每天堅守在呼吸內科門診,提早開診,延遲停診,始終和團隊一起戰斗著,為的就是確保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及時有效得到救治;醫生聶彪胡、阮英玲發著高燒還在搶救病人,因體力不支暈倒在現場,仍堅持著上完晚班;醫生錢曉慧、崔運勇、李會鋒顧不上喝一口水,吃飯只用10分鐘時間快速解決,而面對比平時多幾倍的患者,卻一如既往耐心細致地問診......
“金昕潔,管路!”“龔云鳳,注意導線!”“一二三,一起抬!”伴隨著護士長譚娟沙啞的口號聲,醫護人員為患者完成了俯臥位通氣。上呼吸機的病人當中有部分需要進行俯臥位通氣,每次翻身需要4到5名醫護共同配合協作,同時要確保各種管道和通路的安全,俯臥位期間更需要時刻關注、密切觀察……盡管看起來只是完成一次簡單的翻身,更換體位,但是對于身上布滿各種生命管路的重癥患者來說,無疑是對護理工作的一項巨大的挑戰。
如果說科室醫生在戰斗的一線,那么護理人員可以說是排頭兵了,監測患者的各項指征、配藥、輸液……都得靠她們。科室護理人員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發揮專科護理優勢,以精湛的業務能力,認真細致做好每一項工作。護士長譚娟的愛人長年在部隊,家中父母和孩子都“陽”了,但她仍然選擇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科室,全身心撲在醫院這個“大家庭”上;副護士長韓海云、護士謝言言剛從隔離病房出來,馬上回到科室崗位服務陽性患者;護士黃拉拉正在哺乳期,感染了,她頂著疼痛堅持上班,沒有休息一天......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一科的每一名醫護人員在關鍵時候不說苦、不言累,盡自己百分百努力,救治每一名患者。每一次診療、每一次會診、每一次搶救,都是一場“都是沒有硝煙的戰斗”。面對這場硬仗,他們用堅守詮釋初心使命,用篤行書寫醫者擔當,全力以赴與病毒抗爭,為保一方百姓健康貢獻最大力量。
來源: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