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課內減負 有時間報興趣班
“我家的孫子今年讀二年級,在豫章小學讀書,每天下課回家不到一個小時就做完了作業,課外時間學了硬筆書法,還學了鋼琴,鋼琴今年要考5級了。”家住東湖區起鳳路錦苑春天小區的吳阿姨一臉開心地告訴記者。
在玉帶明珠小區內,一位5年級小學生悠閑地邊慢慢走邊吃著零食,“作業不多,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做完”,課外報了什么興趣班嗎?記者問,“報了一個科技興趣班,我喜歡這科技方面的知識”,灌嬰小學的陳同學說著。
“小學升初中沒有升學的壓力,相對來說作業少多了,我們學校有更多的時間組織開展藝術節、體育節活動,發展學生特長。”松柏小學王老師說。
中學
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是較多
“作業挺多的”,心遠中學一位初一女同學見到記者第一句話就這樣說道,“我是初一的,感覺作業比較多,我每天要做到晚上10多鐘才能做完功能。”記者隨后來到陽明路上,兩位身著南昌十中校服的高二學生說,“作業要做到10點半以后,遇上難題就更晚了”。
蘇女士的女兒在豫章中學讀初二,她告訴記者,她女兒班上英語經常聽寫,每次聽寫50個或句子或單詞,如聽寫50個錯了10個,每個就罰寫5遍,女兒害怕錯,每天在家練習背誦。“如果過關了,我女兒就開心的不得了。”蘇女士描述著女兒當時的心情。
家長
額外給孩子布置課外作業
10日中午12點,記者在南昌市心遠中學門口看到,幾位家長來給孩子送午飯,一位自稱是老師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孩子讀初二,“學校作業倒不是很多,但我要給孩子加1個小時的作業,是為了讓孩子在中考時能考上好學校,打下比較扎實基礎知識。孩子做完作業大概到10時,我另外還要布置作業給孩子,差不多11時做完,然后幫他批改。”王女士似乎信心滿滿。
其實有像王女士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不少學生家長在課外幫孩子報了班。面對減負,不少家長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作業少了,可競爭力并沒有降低,校外我們幫孩子報了英語或物理、數學等科目。
學校
要求班主任調劑作業總量
南昌三中黃老師告訴記者,針對“減負令”,對老師教課的要求也提高了,老師會按照要求選擇性地布置作業,會選擇一些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作業給學生。當然,學校與學生都有升學選拔的壓力,也還是需要做一定量作業的,但同樣的作業量,完成的時間肯定不一樣,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
“學校要求班主任要調劑作業量,大部分老師布置的作業比以前少了,但也有少數老師布置的作業較多,這就需要調劑,如班主任是第四節課,那前面三節課如布置的作業多了,班主任這第四節課就少布置一些,利用‘彈性作業’的方式布置作業。”另一位老師說。
教育局
要求學校把控學生作業量
學生的作業量用什么方式來衡量呢?“減負令”對學校、老師有什么要求嗎?南昌市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2014年局里曾對中小學生減負專門發了文,要求小學一至三年級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小學其它年級要將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初中書面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90分鐘。堅決杜絕給學生布置重復性、難度過大的作業,要求班主任對作業量進行把控;同時,學校必須遵循每個學科可選擇一種經省級有關部門評議公告的教輔材料和家長自愿購買的原則。
專家
對孩子學習把握 要有“度”
長期致力于基礎教育研究的南昌師范學院教育系主任葉存洪教授談了自己的觀點,課業負擔重一直是關注的話題,主要指中學,有來自學校升學的壓力,還有家長的期望值及家長間攀比心理,一是學校本身有作業量,二是家長的額外加碼,無形中他們的行為給減負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孩子學習把握要有“度”,不要忽略了孩子的身體及心理成長。家長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對子女的期望值要適度。
葉教授認為,政府部門也不能單一僅以學生考試分數來考核評價學校辦學質量,如果單一以分數來評價學校,學校就只會追求分數。這樣,學校從辦學理念到辦學行為就會偏離正確的航向,就會背離教育的根本宗旨。“說到底,課業負擔重,都是為了考試分數。如果政府部門考核學校或招生單位改變這種以分數為單一的模式,考慮德美勞等綜合素質來錄取,那這樣的狀況就會有所改變”,葉存洪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