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品牌之窗
經辦“一體化” 服務“零距離”!瑞昌市醫療保障局以責任彰顯醫保經辦擔當
來源:市場信息網 作者:吳小鳳 時間:2023-01-19 

“喂,你好,是醫保局的同志嗎?我生病了,要在外地醫院住院看病,幫我做個登記吧。”

“好的,您是要異地就醫轉診備案吧,請提供您的身份證號碼、入院時間和具體的入院醫院名稱……好了,已為您成功辦理了異地就醫轉診備案,可以在當地直接就醫報銷了。”

“現在辦事真方便呀!一個電話就搞定了!”

這是一名在湖北省武穴市住院的瑞昌籍患者通過電話與瑞昌市醫療保障局一位大廳服務工作人員的一段對話,一句簡單質樸的話語折射出群眾對醫保部門便民措施和服務態度的高度評價。

近年來,按照國家、江西省、九江市工作要求,瑞昌市醫療保障局以建設“為民、利民、便民醫保”為抓手,不斷優化醫保公共服務,提升經辦管理效能。通過建體系、優服務、強管理,持續推進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了醫保服務的溫度,實現了“經辦‘一體化’,服務‘零距離’”的目標,彰顯了醫保經辦擔當。

A、繳費方式更快捷,參保率逐年提升

辦事便捷的服務窗口

年初歲末,走進瑞昌市行政服務中心醫療保障經辦大廳,引導咨詢區、自動排隊叫號區、等候休息區等多個功能區域合理布置。大廳配備雨傘、老花鏡、急救藥箱等便民設施,設置母嬰區、接待室,為辦事群眾打造了溫馨舒適的優良環境。瑞昌市醫療保障局局長蔣義明介紹,該經辦大廳4個經辦服務窗口,涵蓋醫保經辦服務全部業務。

“記得剛調入瑞昌市醫保局的時候,正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剛啟動的第一年,當時大家還處于對醫療保險無所謂的態度,參保登記繳費還要居委會干部們上門催交,第一年的城鄉居居參保率僅為75%左右,接著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合并實施更名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現在不用上門催繳,老百姓自動網上繳納。我們的城鄉居民參保率已達到了99%以上。”瑞昌市醫療保障局政務服務股股長吳小鳳介紹說。

服務大廳旁邊的愛心驛站

在瑞昌市洪一鄉朱灣村便民服務中心,該村黨支部書記朱中光向記者介紹,該村便民服務中心可辦理參保登記、信息查詢、住院醫療救助申報、異地就醫備案等業務,為參保居民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智能的醫保服務。今年來,朱灣村便民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業務1000余件。

國家對醫保經辦服務工作的要求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民、統籌城鄉”,確保保障到位、服務可及。蔣義明介紹,目前,瑞昌市建成規范完善的醫療保障經辦服務網絡,著力打通醫保經辦服務“最后一公里”。

為推進醫保經辦服務均等化,瑞昌市積極構建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經辦網絡,努力將醫保經辦服務納入基層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目前,該市21個鄉(鎮、場、街道),共有190個村(社區)全部能提供醫保經辦服務,覆蓋率100%。

B、辦事程序更簡化,基本實現全程網辦

母嬰室

異地就醫全程網辦。以前異地就醫備案登記需提供醫院轉診申請、社會保障卡或身份證等材料,患者需醫院、醫保、就醫地醫院來回跑。為解決這一問題,瑞昌市醫療保障局新添置了兩臺智能手機,通過系統支持,患者只需一個電話就可直接辦理異地就醫轉診服務,無需任何材料。異地安置備案也實現了網上申請及時辦理(備案渠道:“贛服通”(支付寶)、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江西醫保服務平臺APP)。

參保登記實現網上辦理。以前僅醫保經辦大廳一個渠道辦理,遇集中參保期排隊人多,有時就是一天,有些百姓放棄中午吃飯時間排隊辦理。如今可通過多渠道自助辦理,如“贛服通”(支付寶)、江西醫保服務平臺APP、國家醫保服務平臺、微信生活繳費等等,大大縮短了辦理時間,方便了老百姓業務辦理。

醫療保險關系轉移立即辦理。可通過“贛服通”(支付寶)、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江西醫保服務平臺APP等,申請人僅需在相應平臺進行首次申請提交就可實現全流程網上掌上辦理。

高效便攜的服務窗口

醫療報銷實時結算。以前只要出了瑞昌就醫均要到醫院開出轉診轉院申請表,經過醫院簽字蓋章后再到醫保局來簽字蓋章備案,然后才能去備案的醫院就醫,待出院后再拿著一堆醫院的病歷、發票等材料來醫保局報銷。程序多,老百姓多跑路不說,有時忘帶了一個材料還要再到就醫醫院開具,遇大病的還需備齊大量資金。現在真是太方便了,一邊就醫一邊報銷,只需異地就醫備案,直接外地就醫,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等一站式結算,不僅解決了資金問題和節約了大量時間,再也不用來回跑。

慢性病申請備案多點優化。過去慢性病申請備案登記必須到醫保經辦大廳辦理。現在,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優化流程,申報不出醫院門,I類門診特殊慢性病由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經辦鑒定,II類門診特殊慢性病病種受理權限下放給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結防所、市血防站,無需患者在醫院和醫保經辦機構往返跑,縮短II類慢病認定時限,由一季度一次改為20個工作日認定完成,實時受理,立即辦理。

基層服務站點密結成網。為推進醫保經辦服務均等化,瑞昌市積極構建縣、鄉(街道)、村(社區)、小組四級經辦網絡,努力將醫保經辦服務納入基層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目前,瑞昌市21個鄉(鎮、場、街道),共有190個村(社區)全部能提供醫保經辦服務,覆蓋率100%。

C、“跨省通辦”更便民,經辦服務更優質

跨省通辦專窗

“在瑞昌6214醫院住院再也不用兩頭跑了,一邊住院一邊報銷真是太方便了!”這是湖北省陽新縣市民王先生前不久發出的感嘆。

王先生是湖北省陽新縣人,由于自己家靠近瑞昌碼頭,多年來,他一直在瑞昌市6214醫院就醫,因經辦平臺未實現一級醫療機構定點實時結算,他經常需要往返陽新、瑞昌兩地報銷。

“因為身體不好,一直住院,由于離碼頭這邊近,方便家人照顧,就一直在這邊就醫,有時沒車一等就是一天 ,現在好了,直接就報了。也不用來回跑了,真是太方便了!”王先生說。

2022年5月16日上午,戶籍是瑞昌的柯某母子,因工作關系一直住在湖北武穴。前不久,其母親在武穴生病住院,柯某來到武穴市政務服務中心,醫保工作人員通過新建立的“瑞昌武穴醫療保障合作交流群”與瑞昌市醫保局工作人員聯系,使柯某順利為在武穴的母親辦理了異地就醫手續。

“本以為還要陪老人回一趟瑞昌,沒想到只花了幾分鐘就在武穴辦好了。”這一便捷服務獲得了柯某一家人的好評。

瑞昌與武穴隔江相望,市場相通,產業相融,長期以來保持著密切的往來和聯系。

2022年初,瑞昌市與武穴市兩地醫療保障部門簽訂《醫療保障服務“跨江合作”協議》。按照協議可實現兩地醫療保障服務和高頻業務互通、互認、互辦,推動參保群眾異地“跨省通辦、一次辦成”。這也是落實今年3月份,兩市政務服務“跨江通辦”約定的首批66個“跨江通辦”事項。醫保工作“跨江合作”的落地落實,實現兩地醫療保障服務業務和高頻業務互通,推動了參保群眾異地“跨省通辦、一次辦成”,極大地增強兩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架起了兩地群眾的“連心橋”。

“跨江合作協議簽訂以后,我們積極和省、九江市醫療保障局進行溝通和對接,開通了兩家一級定點醫院。長期居住瑞昌的湖北武穴市、陽新縣的居民也可以受到瑞昌居民一樣的醫療保險待遇。”瑞昌市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險事務中心主任陳亞利說。

目前,瑞昌、武穴、陽新三地已在各自省政務服務網縣級分廳開設“跨省通辦”專欄,落實醫療保障服務事項,戶注冊登錄后即可進入,實現全流程辦理和查詢相關醫療保障服務事項。同時,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跨省通辦”或“醫保服務專區”等公共通道,推動實現“跨省通辦”醫療保障事項自助辦理。

“跨江合作”協議書

線下設立了“跨省通辦”服務專窗。在各自辦事大廳同步設立“跨省通辦”服務專窗,推進“跨省通辦”醫療保障服務異地一窗通辦,并推行異地收件快遞送達等服務。

線上探索和推進“跨省通辦”自助醫療保障服務。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跨省通辦”或“醫保服務專區”等公共通道,推動實現“跨省通辦”醫療保障事項自助辦理。對已實現掌上辦理的醫療保障事項,引導辦事群眾通過“贛服通”、“國家醫療保障服務平臺”、“江西省醫保網上服務大廳”等網上渠道自助辦理。實行“收受分離、兩地互認、異地收件”,推動實現醫療保障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有效地解決了異地辦事“多地跑、往返跑”的難題。

“目前異地住院實時結算在普遍開通于二級以上醫院的情況下,特事特辦,開通臨近的兩家一級定點醫療機構,實現兩地患者在一級定點醫療機構的實時結算。截止2022年,實現‘跨江合作’以來,實現異地就醫備案13件,城鄉居民參保登記15件,參保人員信息查詢56件,信息變更3件。”陳亞利說。

近年來,瑞昌市醫保部門不斷推動醫療保險服務及各項便民政策的落地落實,實現醫療保障服務各項業務互通、互認、互辦,推動了參保群眾異地“跨省通辦、一次辦成”,極大的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020年瑞昌市醫保經辦大廳榮獲九江市十二屆“巾幗文明崗”和瑞昌市“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綜合窗口連續3個季度榮獲“星級窗口”稱號,被評為“五型政府”先進窗口。2021年江西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瑞昌市醫療保障經辦工作。2021年國慶期間,湖北省衛視《橋見十年》專欄也對瑞昌市醫保經辦工作取得的成效進行了深入的報道。吳小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