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身穿傳統老校服。記者童夢寧攝
今春開學期間,南昌市數所市屬小學聯合家委會,重新設計并訂制質量較高的夏裝、春秋裝校服,其每套價格分別為90元、150元。由于該征訂價大大超出了我省最高限價,引發家長是否存在變相提價采購校服的質疑。這到底是相關教育部門及學校違規了,還是“限價文件”滯后而造成校服采購陷入困惑?連日來,記者就此展開采訪。
新舊校服均面臨尷尬
記者了解到,這幾所市屬小學自主選擇的校服打破“千篇一律”款式,注重顏色、式樣及現代元素,講究面料質量,但因其未列入“限價文件”之列,且價格超出“限價”逾50%,在征訂中引發家長的爭議和質疑。
記者依次走訪東湖、西湖、青云譜區管轄的數所小學發現,大部分學校仍由所屬教育部門嚴格按“限價文件”要求,統一采購校服。政府采購的老校服雖價格低廉,但因質量、款式等問題,同樣引來家長、學生質疑。多名家長表示,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穿的校服面料薄、款式土,為何教育部門不采購質量更好的校服呢?校服質量提高,學校適當提高收費標準,大部分家長是能接受的。
南昌市松柏小學校長范仁宏坦言,當前統一采購的校服確實質量一般,有些學生不愿穿,不少家長向學校提意見,希望訂質量較好的校服。但學校只能執行上級文件收費,不能擅自提價,否則系“亂收費”。
“最高限價”維持2008年標準
南昌市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主任黃強向記者介紹,早在2011年7月,我省根據相關國家部委文件制定了《關于規范我省中小學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其中設定了校服“最高限價”即“夏裝70元/套、春秋裝90元/套”標準,該價格是2008年校服采購價標準,但至今全省各設區市教育部門仍執行這一“限價”標準,每年新學期開學之際,市級教育部門都會聯合同級物價部門轉發該“限價文件”,以進一步規范學校收費行為。文件實施以來,物價、人工成本確實明顯上漲,而由政府采購校服價格仍停留在當年標準,難免造成校服質量不佳等尷尬。根據相關規定,只要該“限價文件”未修訂,各地教育部門必須嚴格執行相關標準。
黃強還解釋,少數幾所中小學校攜家委會共同自主選用新校服,且按程序上報市級教育主管部門,再通過市場招標渠道征訂校服,此舉并不違反文件規定。2015年,教育部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就強調了“強化學校選用管理”,即學校應在深入論證和與家長委員會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確定是否選用校服。選用校服的學校要建立相關校服選用組織,負責具體采購工作,并健全工作機制,實行信息公開,不斷提高規范性和科學性。
東湖區教體局勤工儉學辦公室主任王強則表示,校服選用首先要考慮的是針對普通收入階段的家長,政府制定“最高限價”目的是讓城鄉家長都能接受,且教育主管部門采購能依規執行,可避免不必要的投訴。教育部雖然允許學校和家委會“自主選擇”,而落實到操作中,還是會引發社會各界的猜疑。因此,多數學校怕“惹事”,不愿“自主選擇”校服,只是按現有文件征訂老校服。
對此,校服生產商也叫苦不迭。江西斯沃德教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華強表示,僅人工成本,近幾年間,我省一類區域最低工資標準增長逾50%,棉花、滌綸等上漲幅度平均超過20%。此外,2015年,國家出臺了校服新國標,明確校服的質量標準必須滿足《中小學生校服》相關要求,多重因素導致微利經營的校服行業舉步維艱。
力爭今秋新學期適當調整標準
省教育廳學校后勤與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徐煒表示,當前維系的“最高限價”確實跟不上物價上漲步伐,家長、學校及校服企業有異議是能理解的,應適當做出調整。下一步該部門將向發改委及財政廳反映,希望聯合開展調研,再由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進行調整,力爭今秋新學期起,解決這一問題。
采訪中,不少家長表示,校服適當漲價必須要合理,關鍵問題是,廠家必須確保校服的質量,并加強監管。
(記者 童夢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