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圍位于定南縣歷市鎮車步村方屋排組,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距今已有230多年歷史。
“養在深閨”的虎形圍變得廣為人知,還要從2011年除夕夜說起。那年,中央電視臺面向全球華人征集“我的幸福瞬間”,最終從數萬幅照片中遴選出10幅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展示,由贛南日報社記者劉念海拍攝的一張照片就在其中。這張照片以虎形圍為背景,定格了純樸的客家人以舞瑞獅、唱山歌等傳統民俗民藝演繹弘揚客家文化的幸福瞬間。惟妙惟肖、威風八面的虎形圍從此廣獲關注,名聞四海。
圍內的百年古井,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這里的客家人
虎形圍是贛南眾多客家圍屋中唯一采用肖形構思設計的建筑,是贛南圍屋造型藝術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贛南客家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一個經典。圍屋外呈方形,前寬40米,縱深33米,占地面積1320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背靠虎形山,大門被特意塑造成虎頭形狀,乍一看,整座圍屋酷似一頭百獸之王昂首注視前方,因此得名“虎形圍”。
車步村《方氏六修族譜》記載:方氏家族于元順帝廿六年(1366年)自福建汀州府上杭縣遷居虔州,“卜居信豐鵝叫,轉擇龍南屬境之橫江車步 (編者注:定南1569年建縣之前,屬龍南縣地,稱橫江堡),繁衍丁口千余。” 圍主把圍屋設計建造成虎形,寓意圍內居民和子孫后代如出山猛虎,威風赫赫。
虎形圍是集防守御敵和生活實用功能為一體的方形城堡,圍屋四角為三層碉樓,四周外屋由河石、麻條石、青磚灰砌至頂,一層外窗用麻條石砌成,二樓以上設有炮樓、槍眼等防御設施。虎形圍如一只虎虎生威的“坐山虎”,大門是“虎口”,兩邊加開兩個圓形窗戶,為“虎眼”,正立兩側的炮樓作“虎爪”,圍屋的后面只設一座炮樓,像翹起的“虎尾”。整個虎形圍建造形成一個“虎”的整體,圍屋處于背后虎形山的虎頭位置,與背后的虎形山連成一體,恰似猛虎出山,可謂匠心獨具。
圍屋內祠堂取名“善居室”,寄望后人安居樂業,善于治理家族事務
虎形圍因出了一位文人方其道,增添了它的榮光和傳奇色彩。說起方其道,可能有人不太了解,但說起他的未婚妻,卻是家喻戶曉,她就是魯迅《紀念劉和珍君》文中的劉和珍。方其道自幼讀詩書,做過教師、記者等,還對字畫、碑帖、拓片頗有研究。他與劉和珍訂婚6年,只待劉和珍完成學業后完婚,不承想她卻在1926年“3·18慘案”中英勇赴義,令人扼腕嘆息。方其道1893年出生于虎形圍,先后就讀于江西陸軍小學、湖北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江西省立法政專門學校。1921年,他任《中庸報》經理時住在南昌毛家園47號劉和珍家,與當時就讀于江西女子師范學校的劉和珍結識,并訂下婚約。劉和珍遇難后,方其道悲痛萬分,慨然為她寫下悼詞:“生未同衾,死難同穴,勞燕惜分飛,六載訂婚成一夢;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疆場共有約,白宮濺血泣黃泉。”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傳承和活化虎形圍這一寶貴的客家文化遺產,使之綻放新的異彩,定南縣加大保護力度、撥出專項資金對圍屋進行修繕,挖掘和整理虎形圍的歷史資料,打造和開發虎形圍旅游項目。如今,修繕一新的虎形圍恢復了它的虎虎生氣,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及人文故事引得眾多的建筑學家、考古學家、文化名家和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中央電視臺、新華網、香港《文匯報》等媒體都對虎形圍進行過詳細報道,讓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士品讀到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張 睿 詹繼成 繆 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