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九江市柴桑區城門街道辦事處黨政辦副主任、林管站長兼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的黃支平,“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擔當使命。處處發揮黨員先進模范作用,一年365天,幾乎每天都在無怨無悔做人做事,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被群眾譽為“城門守護神"。因其工作十年業績出色,多次受到省、市、區表彰,尤其是在動植物保護方面受到多次嘉獎。
山林守護神,候鳥保護者
1975年出生的黃支平,18歲那年穿上夢寐已久的軍裝,光榮入伍。從穿上軍裝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做一名合格的解放軍戰士,立志獻身國防報效國家。不論是在新兵訓練,還是分配在基層連隊,他始終以雷鋒為榜樣,苦練軍事本領,嚴守部隊紀律,是連隊的軍事訓練標兵與政治學習標兵。
長達17年的軍旅生涯中,他先后榮獲優秀士兵、新兵訓練團年度優秀帶兵班長稱號、優秀黨員、常駐國家一類海島模范兵稱號。榮立三等功一次。在部隊的17年,他所有的青春汗水都獻給了國家,獻給了最需要他的海島建設。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2010年,黃支平帶著對軍旅的春戀,回到家鄉柴桑區城門街道任林業水產員。戎裝褪去,沒了和戰友們朝夕相處、同甘共苦的日子,卻多了與父老鄉親一起打拼的時光。
從著手林業、水產工作之日起,軍人那雷厲風行的作風,已在黃支平的身上表露無疑。田間,山頭、塘邊,湖旁,總有他的身影。哪里需要他,第一時間就能找到他,哪里有問題,第一時間他就到了哪里。
剛開始,對工作不了解,憨厚樸實的他一邊積極向老同志虛心請教,一邊拿著一個小本子,把遇到的問題,得到的答案-一記錄下來,到了晚上,找出資料反復地琢磨,漸漸地,他的心里有了一本賬,全鄉的林業,水產信息在他的腦海中扎下了根。
當他發現轄區各村林場開展松材線蟲病,就先后到轄區內聯盟村、金橋村、白畈村、興聯村林地及白合林場,對林地內有無松樹異常或不明原因死亡等與松材線蟲病相關現象進行重點巡查。對轄區內林地植物異常死亡、病害等情況及時報送相關單位,做到林地生態問題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城門街道多山多湖,濕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既是越冬候鳥的重要棲息地,又是森林防火的重要地方。去年,在百年不遇的旱災面前,他牢記神圣使命,認真履行職責,每天清晨,他就開著裝著喇叭的宣傳車子,沿著山路一邊啃干糧一邊用喇叭喊話宣傳,嚴密排查火災隱患,確保將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中,為維護生態安全屏障奠定堅實基礎。
他的足跡走遍了整個城門街道各村組,他耐心地給村民講防火形勢、講防火知識,引導村民科學用火。一些村民有在田畈地里焚燒秸稈的習慣,他不厭其煩上門勸說停止焚燒,以免引起火災。還有農村辦喪事都有燒紙錢、放鞭炮的習俗,極易引發森林火災,由于習俗的原因,辦喪事用火一直不好管理。為此,他總是進行勸說,確保了任務區內沒有發生一起森林火災。
平日里,一有空他就會去濕地和候鳥棲息地看一看,走村串戶積極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發放相關宣傳材料,大力普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使廣大群眾保護意識得到加強,愛鳥護鳥氛圍日漸濃厚。一雙沾滿泥土的舊皮鞋,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就是他多年來保護越冬候鳥的見證。
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許多不平凡的事跡,也多次獲得省級獎勵。他連續9年獲得省林業野保先進個人,真正成為是一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的好干部。
民兵好排長,抗疫急先鋒
從軍營到地方,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精神,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的他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挑重擔、沖鋒在前。
轉業后的黃支平加入九江市柴桑預備役,每年都支持紅旗村,城門街道,柴桑區民兵整組訓練。參加民兵訓練十一年來,黃支平從預備役民兵,到預備役民生應急班長,再到預備役民兵應急排長。每一次身份的轉換,他總是以一個退伍老兵身份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軍事理論,條令,刻苦鉆研軍事隊例。積極配合區武裝部領導抓好訓練工作,按照“閑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要求,聚焦備戰打仗要求,現代化國防,強化民兵工作。參加多次民兵應急演習,和抗洪救災任務等。哪里有險情,哪里出現災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和他的隊友們一個個泥巴裹滿褲腿,一張張曬脫皮的黝黑面龐、一條條沙袋壘砌的子堤,就是民兵隊伍最好的回答。他們用實際行動,把忠誠鐫刻在了九江大地。這就是退伍軍人的本色,也是他們的初心所在!
2021年當疫情來臨時,他組織民兵成立應急分隊主動受領疫情防控工作任務,以實際行動踐行“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的總要求,以民兵的絕對忠誠和擔當,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疫情期間,他直接將被褥搬到單位宿舍,以街道為家,24小時吃住在街道,總是看到他繁忙的背影,但他從來沒有叫苦叫累。他主動走村入戶收集了村民的需求,列下物品清單,統一進城采購,統一送到村民家中。每一次村里的老人在村口看到他塞得滿滿的物資的面包車緩緩停下來的時候,都圍著他直豎大拇指。
軍人出身的他說話鏗鏘有力,處理業務干脆果斷,渾身透露著一身正氣。在封控鄉村的路口,他帶領民兵們積極當好防“疫”一線的“戰斗員、宣傳員、安保員”。他們或是幫助醫務人員一起搬運醫療物資,或是輪流值守在封控卡口,或是協助防疫干部宣傳普及防疫知識,他們紛紛表示:“疫情不滅,我們不退!”。無論刮風下雨,他總是沖鋒在前,雨水夾雜著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迷彩服,“一聲到,一生到”是他們不變的兵心所在。
柔情系桑梓,愛心樂奉獻
一泓清泉水,牽動的是故鄉愁。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只有在工作中盡自己的努力為大家干點事,心里才會踏實。不善言辭的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經常用休息日到鄉村組獨自走訪,把一些特困家庭和急需幫助的對象全部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哪個村組有殘疾困難群眾及貧困原因他均一一記錄下來,紅旗村、金蘭村共4名困難家庭走進了他的視野。他根據具體情況,組織志愿者為一戶貧困戶幫助養魚,兩戶貧困戶開展大棚蔬菜種植。為幫助這些貧困戶,他請養魚、疏菜種植專家過來講授技術,資金缺乏他幫助貧困戶聯系貸款買種子和化肥。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都順利脫貧,進入富裕行列,他們逢人便夸黃支平,是他們的恩人。
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他不忘當地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組織志愿者為老人獻愛心,節假日為敬老院搞衛生,每周要在敬老院自發地一次與老人拉家常談心,把老人當作自己的家人噓寒問暖。盡管自己在經濟上也不是很富裕,但是只要看到居住的社區有捐款、損物的活動他總能積極參與。
為了宣傳愛護保護環境和動植物,他走進校園,向老師學生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把宣傳掛圖送進教室,使學生從小養成對環境對自然的愛護。
他自加入柴桑區“新長征”退役軍人志愿服務大隊以來,在普法宣傳和醫療健康咨詢、免費測血壓、清理垃圾、勸導不文明行為,為柴桑區文明創建貢獻自己的力量,他也因此榮獲優秀志愿者稱號。
他積極參加無償獻血活動。妻子擔心他的身體情況,勸他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他總是樂呵呵地說到“參與無償獻血不僅可以幫助生病的人解決病痛,甚至還可以拯救他們的生命,我這樣做,值!”今年三月份,他又被九江市退役軍人事局評為最美的退役軍人志愿者。
黃支平干一行愛一行,他把軍人的作風帶到地方,帶到工作中,他認真負責,讓領導放心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他一個普普通通的基層工作人員,既沒有多高的文化,又沒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鉆勁,心系同事的情懷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用火熱的兵心書寫著當代退伍軍人精彩人生夢。桂孝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