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文化娛樂
70分鐘上演17個節目!《潯遺.寄》九江市非遺韻集成功展演
來源:市場信息網 作者:朱淳兵 張遠亮 時間:2023-04-28 

4月27日,由九江市委宣傳部、九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主辦,九江市演藝交流促進中心、九江市文研(非遺)中心、九江市職業大學藝術與體育學院承辦的《潯遺.寄》九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韻集在該市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成功展演,70分鐘上演17個節目,包括7個“國家級”項目,為廣大市民奉上一場文化盛宴。

《放風箏》劇照

武寧《打鼓歌》劇照

瑞昌剪紙《春韻悠悠》

修水的《茶香千年》

這是一場承載著九江市厚重文化的演出,每一個節目都歷經歲月的沉淀。整個展演共分《剪春》、《鳴夏》、《誦秋》、《聚冬》四個板塊17個節目,其中有7個節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余都是省、市級,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來自瑞昌的女子舞蹈《春韻悠悠》(瑞昌剪紙)、來自德安的潘公戲《柳七娘子出棚》、來自湖口的青陽腔《長坂坡》和《草龍》、來自共青城的西河戲《陶母戒子》、來自柴桑區的《九江山歌》和來自修水的《全豐花燈》。

德安潘公戲

《長坂坡》劇照

武寧采茶戲《紅梅認母》

修水寧紅戲《千里送京娘》

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孕育了九江非同它域的獨有風情。來自武寧的《打鼓歌》、《紅梅認母》,來自修水的《茶香千年》、《千里送京娘》,來自柴桑區的《絲弦鑼》,來自都昌的《打岔傘》,來自瑞昌的《百花帳舞》、《岳母刺字》、《岳家拳》和來自德安的《義門陳家訓傳統》,每一個節目都帶著濃郁的地方特色,一句句極具穿透力的唱腔甩出,令觀眾如癡如醉,掌聲雷鳴。

柴桑區的《絲弦鑼》

柴桑區的《九江山歌》

瑞昌的《百花帳舞》

熱鬧的舞臺上,演員們身著五彩斑斕的服裝,向市民們盡情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繁榮;舞臺下,除了一雙雙瞪大了的眼睛,還有舉過頭頂開著拍攝模式的手機,各個非遺節目逐一亮相,讓市民們大呼過癮。有的演員一個人要演飾多個不同的角色,既可以唱旦,又能唱花臉,樣樣拿得起放得下,令現場觀眾眼前一亮,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

修水的《全豐花燈》

湖口的《草龍》

德安的《義門陳家訓傳統》

瑞昌的《岳家拳》

“這種代入感極強的情景式表演,一會兒把觀眾的思緒帶到時代久遠的古代,一會兒又帶到了靜謐的鄉村,觀眾們跟隨演員的節奏,在欣賞舞臺現場演出的同時,也領略到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市民李軍告訴記者。

“可惜我手機的內存太小,已經拍滿了。像這樣集中展示九江不同地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實在是機會難得。以后有這樣的機會,我也會趕來觀看。”來自武寧的張先生告訴記者。

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節目,既展示了九江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新成果,同時也全面展現文化遺產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緊密相連的新氣象。


“九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贛北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勞作生息的歷史見證。它亦夢亦幻,卻存留著濃烈的鄉愁記憶。為保護傳承這些記憶,展示其文明密碼,九江市選取了部分九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匯集成《潯遺.寄》九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韻集,旨在通過這扇窗口,讓更多的人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九江,守望好我們共有的家園。”本次非遺文化展演藝術總監趙小元告訴記者。張遠亮 記者 朱淳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