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燈彩拜年精彩上演,三月花朝節如期而至,四月杜鵑花節開幕……石城縣以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實現周周有熱鬧、月月有活動,讓文化發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群眾,濃了鄉愁、樂了鄉親。
石城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春暖花開之際,筆者走進該縣小松鎮丹溪村,只見這里古道幽幽,小橋流水,云霧繚繞。一排排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依山傍水,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的變遷。丹溪村是千年古村,也沉淀有烽火連天的紅色記憶,當地緊密結合鄉村振興,因地制宜挖掘紅色文化,打造遠近聞名的紅色名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追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文化,是鄉村之美的靈魂所在。目前,石城秋溪紅色名村、大畬客家古村、沙塅傳統村落、長溪文明古村、丹陽動漫小鎮等文化村落星羅棋布。近幾年來,該縣充分利用鄉村振興契機,大力整治人居環境,完善交通、飲水、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讓鄉村生機煥發、活力涌流。與此同時,整合中國傳統村落、紅色名村等項目資金,因地制宜挖掘鄉村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特色,厚植鄉村文化底蘊,彰顯鄉村文化品位。
近日,石城縣在深圳舉行全域旅游推介會。會上,國家級“非遺”石城燈彩的精彩演出獲得了與會人員的好評。尤其是多年在深圳打拼的石城鄉賢,在遠離家鄉的城市現場感受到濃濃的鄉愁,引起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為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傳承弘揚好優秀傳統文化,石城縣分行業、分領域、分類別組織專家開展文化保護工作,對以石城燈彩、石城硯等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資料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挖掘其歷史淵源、故事傳說、表現形式、文化特征等,先后出版了《石城燈彩之光》《紅色石城》《走遍石城》《石城硯》《人文石城》等一系列書籍,供人們學習借鑒。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傳統文化走進基層群眾生活。該縣利用重大節假日組織開展木蘭板橋燈、大由蛇燈、茶籃燈等民俗活動,連續舉辦全縣燈彩文藝匯演,并邀請全國各地燈彩隊來縣展演,既讓石城燈彩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又讓各地燈彩文化在交流中融合提升。據介紹,目前石城縣已挖掘并列入各級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有86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4項、市級16項。
“媽媽喲媽媽,親愛的媽媽,是你含辛茹苦把我養大……”近日,“萬名文藝家下基層·讓文藝照亮生活”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在琴江鎮大畬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一首首飽含深情的樂曲、一出出精彩靈動的舞蹈,引得現場觀眾喝彩連連。
如今,像這樣的文化惠民活動,在石城城鄉次第登場。在石城縣仙源坊美食街,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場“百姓大舞臺 浪漫夜琴江”文化惠民活動,民間社團、文藝協會等輪番登臺演出,實現“百姓大舞臺 大家一起來”。去年以來,這里已舉辦30多場文藝演出活動,現場觀眾逾5萬人次。
近年來,石城縣緊密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不斷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文化惠民機制??h級每年舉辦旅游文化節、杜鵑花節、花朝節等大型活動,開展“三下鄉”“送大戲進農村”“百館千萬場 服務來共享”惠民活動,舉辦文藝演出、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大賽(展)、紅歌合唱大賽等群眾性活動,持續掀起全縣文化惠民熱潮。各鄉鎮結合地方實際開展獨具特色的鄉鎮文化旅游活動,吸引周邊群眾積極參與,讓更多群眾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力量。與此同時,該縣結合傳統節日主題等,組織全縣143個村級文明實踐站不定期開展文藝志愿活動,為群眾送上家門口的“文化大餐”。邱有平 李嬋媛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