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 郭沫若先生曾以這樣的詩句贊譽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瑞昌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獨特的方式記錄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為弘揚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剪紙藝術的熱愛,5月16日,瑞昌市第四小學組織學生走進瑞昌剪紙博物館和銅嶺銅礦遺址開展研學活動。
孩子們在學剪紙
活動中,學生先后參觀了銅嶺銅礦遺址、青銅故里公園以及剪紙學校——夏畈中心小學,隨后到達瑞昌剪紙博物館。在博物館展廳大家大飽眼福,依次參觀了“瑞昌剪紙——無戶不剪紙,無女不繡花”;“精工溯源——瑞昌剪紙的歷史源流”;“以夢薈藝——瑞昌剪紙的技藝特點”;“文脈傳承——瑞昌剪紙的繼承與創新”;“致敬瑞昌手藝人——瑞昌剪紙藝術家”;“又見絕藝——瑞昌剪紙作品展”六個部分。
參觀瑞昌剪紙博物館
參觀完后,大家有幸與民間剪紙藝術家、非遺傳人朱樸光老師面對面交流,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朱老師結合學生身心特點,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作為剪紙原型,為學生們示范教授剪紙技巧。一把小剪刀上下舞動,細碎的紙片隨著剪刀聲紛紛落下,生動形象的作品躍然而出,令大家瞠目結舌。
朱樸光在示范剪紙
展示自己的作品
孩子們也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工具,一邊有模有樣地剪紙,一邊積極向老師請教,大家共同沉浸在非遺傳承的文化氛圍中,深刻感受到剪紙藝術的魅力!
參觀銅嶺銅礦遺址
小小“剪紙家”,剪出非遺文化之美。本次非遺研學活動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剪紙藝術的樂趣與成就感,更通過非遺文化體驗,讓他們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自覺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爭做紅領巾小小傳承人。周媛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