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季春峰在今年3月做了持續監測,發現3月份南昌空氣中最多的時候有47種花粉,其中有16種花粉是容易導致人過敏的,市民熟悉的懸鈴木就是其中一種。

南昌即將進入飛絮、花粉爆發時節。
南昌有16種花粉易致敏
據了解,南昌市花粉爆發的周期為每年的3~4月和8~10月,其中4月是各種花粉的一個活躍期,因為此時氣溫回升,植物處于開花盛季。
不過,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會員、江西省植物學會理事、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副教授季春峰博士告訴記者,花粉常見的有三款:春季款、秋季款以及常年款。
今年3月,他持續做了監測,發現最多的時候南昌有47種花粉彌漫空中,其中16種是容易導致人過敏。
中國微生物學學會會員、贛南醫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副教授謝水祥同樣指出,南昌有16種致敏花粉植物(見下表)。專家們在梅嶺、八一公園、艾溪湖等地實地監測時發現,花粉最多的地方達到每平方毫米709粒,而且授粉期可持續兩個月。
在傳播致敏花粉的植物中,南昌還有3種“持久款”,從現在開始,能持續影響達半年之久。比如禾本科植物,側柏、圓柏等柏科樹木,板栗樹以及甜菜、葎草等,它們是南昌市民及動物的長期過敏原。

豚草花粉是最大過敏原
3~4月,松科、柏科是春季南昌花粉界的“冠軍”,但是數據顯示,8~10月是南昌市花粉患者最多的月份,因為豚草入侵南昌后,迅速蔓延,開花時產生黃色霧狀的花粉,一株就能產生成千上萬粒的花粉,而且傳播范圍極大。
“9~10月是豚草花粉的‘高峰期’。”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一研究者說,“天氣對豚草花粉變化有顯著的影響,而9~10月南昌天氣相對較好,所以豚草的花粉濃度上升。”
上個月,市民王女士帶小孩子去艾溪湖濕地公園賞花,但回來后,發現小孩子總是咳嗽,她說,“去省兒童醫院檢查后,才發現是輕微花粉過癮”。因為公園綠化太豐富,同時櫻花、桃花開放,因而花粉濃度比較高。
樹木花粉濃度高傳播遠
說起花粉,很多人都會想起的是帶有花瓣、花蕊的鮮花,如百合、玫瑰等。但研究表明,花粉過敏原主要是來自樹或雜草的花粉。
江西省林科院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3~4月盛開的櫻花,因其花粉數量少、比較黏、顆粒重,所以要靠蜜蜂等昆蟲來為其傳播,這種花粉叫“蟲媒花粉”。而樹木的花粉,就像面粉一樣,密密麻麻地裸露在外,風一吹就能傳播很遠,因此叫“風媒花粉”。春天的空氣中,樹木花粉的濃度很高,傳播得很遠。研究表明,風媒花粉一般喜歡在1.5米~2米的高度“游蕩”,而這個高度正好是人們的“呼吸帶”。
過敏體質謹防花粉過敏
花紅柳綠的春天對花粉過敏者而言是一種煎熬。據資料顯示,空氣中的花粉、柳絮、楊絮等致敏物質濃度提高,敏感人群易患上花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結膜炎等病癥。
每年3月、4月,南昌市民都喜歡趁著春光到公園、郊野踏青賞花。目前,梅嶺風景區、人民公園杜鵑花都已盛開,這些花開得比較漂亮,但市民在賞花過程中要防止花粉過敏,尤其是花粉過敏體質者更要注意防范。(見習記者王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