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瑞昌市洪一鄉慈善會2023年“洪一驕子”獎學金頒發儀式在該鄉政府禮堂舉行,對全鄉今年高考錄取“985、211”雙一流大學的12名優秀學生頒發“洪一驕子”獎學金。其中,獎勵985高校的學子3000元/人、211高校的學子2000元/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特別獎勵考取清華大學的余鴻瑞同學10000元獎學金。據悉,余鴻瑞是自恢復高考以來該鄉第3個考取清華大學的“洪一驕子”。
2023年“洪一驕子”獎學金頒發儀式
只有萬余人口的洪一鄉,是瑞昌市最邊遠的山區鄉之一,也是遠近聞名的“紅色之鄉”、“才子之鄉”、“博士之鄉”。歷史以來,洪一鄉文風盛行,重教興文,書韻飄香,書塾遍布。在洪一,教育始終被放在首位,老師就是知識的象征,老師的地位是最高的,家長們把老師當做親戚看待,老師則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許多學業有成的洪一學子,畢業后都紛紛選擇在“三尺講臺”上奉獻青春,致力于教育事業,并在教學中堅守自己的職責。
肖文巖給余鴻瑞同學發放10000元獎學金
該鄉大畈村一談氏家族連續九代人從事教育,被譽為“世上最牛的教育世家”;該鄉連續三代以上從事教育的家庭則更多,例如,朱灣村的朱槐陽,目前在瑞昌市銅城學校任教,父親朱淳珍、爺爺朱中緒、太公朱芳芹都是遠近知名的教師,一家四代從教;再例如,長坑村的何深平,從教40多年,他的父親何枝慶、母親王韻琴都是教師出身,他的三個女兒何海英、何海芳、何建芳都是教師,也是地地道道的“教育世家”。即便是今年被清華大學錄取的余鴻瑞,他的父母親也是教師出身。據初步統計,從洪一走出的學子,幾乎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選擇了從事教育工作。
余鴻瑞代表2023年“洪一驕子”發言
1980年,該鄉大畈村的談華高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成為該村自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個大學生,一時間轟動了整個九江地區。1987年,談華高從清華水利系研究生畢業后,在中國水利科學院工作,1993年去了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成為該村的第一個博士。在王能憲、談華高、王能應、談志林等早一批博士的示范效應下,該鄉孩子們好學成風,大家不比吃穿比學習,誰家孩子學習成績好,誰家就是村民心目中的“明星戶”、“光榮戶”,談景旺、談國泰、談太德、談賢芳、方運霆、談恩華、曹少文……一批批博士、博士后相繼在不同的崗位上嶄露頭角。
談運志致辭
為了讓讀書成為一種風尚,鼓勵該鄉高中學生奮發圖強、努力進取,通過教育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17年,洪一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揮鄉賢的力量,專門成立了慈善會,并制定了獎勵制度,對考上985大學的獎勵3000元/人,考上211大學的獎勵2000元/人,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則獎勵10000元/人。如今,從洪一鄉走出的優秀人才層出不窮,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一大批“985、211”雙一流大學都有“洪一驕子”的身影。大學以上學歷占全鄉總人口的6%以上。
母子來個擁抱
“學業鴻途通大道,山鄉瑞靄蘊清華。”作為今年瑞昌市理科高考狀元,余鴻瑞代表2023年“洪一驕子”發言,他特意將自己的名字嵌進了自己發言的開頭語,既是在鞭策自己,更是激勵他人。“我們將以此次慈善會的獎勵和鼓勵,作為新的起點,添加新的動力,繼續保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學習態度,力爭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將來回報家鄉,報效祖國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祝我們洪一鄉涌現出更多的優秀學子,培育出更多的‘金鳳凰’,我在清華園等你來!”在發言的最后,余鴻瑞還向全鄉的學弟學妹們喊出了這樣的心里話。
父母與兒子來個合影
洪一鄉黨委書記肖文巖在“洪一驕子”獎學金頒發儀式上勉勵,期望獲獎學子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感恩社會,肩負歷史使命,傳承洪一人民的奮斗精神,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讓青春在為國家、為社會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每一滴汗水,都是成功的代價;每一次成功,都只代表過去;每一次超越,都在證明自己的成長;每一聲叮嚀,都包含師長的深情;每一句祝福,都是父老鄉親的期望;愿每一位洪一學子,都成為家鄉人民的驕傲!”該鄉慈善會會長談運志也在頒獎儀式上勉勵大家。
洪一鄉領導與學子及家長合影
“我兒子考上了這么好的大學,一家人都非常高興,黨和政府還要給孩子頒發獎學金,也極大地激勵了我們,鼓舞了我們。今后,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要更加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以后也能夠回報家鄉,回饋社會!”以648分的成績被北京理工大學錄取的該鄉邊山村學子談小平的母親陳艷華更是激動不已。
據悉,自2017年成立洪一鄉慈善會以來,該鄉共有近70名學子獲得“洪一驕子”獎學金。曹祥淼 記者 朱淳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