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哈哈!練拳容易走步難,練拳要先練好步。出拳時一定要樁沉步穩、勢勁力猛,步伐不穩拳就散亂,步伐不快則拳跟不上來……”谷雨時節,在位于瑞昌市洋雞山路的瑞昌市岳家拳館內,幾十名青少年正在練習岳家拳套路中的“三門樁”,一名成年男子穿梭其間,對學員們在練拳中的步伐和招式,只要誰出現一點瑕疵和不規范,他都不放過,總是及時上前悉心指導、糾正。這名成年男子名叫張遠亮,也是瑞昌岳家拳館館長,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岳家拳的九江市級傳承人。
A、向武而生,自幼熱愛武術崇拜岳飛
糾正孩子的不規范動作
1973年9月,張遠亮出生在江西省瑞昌市魯家湖水產試驗場二組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
魯家湖水產試驗場位于該市碼頭鎮,碼頭鎮又是長江入贛第一鎮,素有“武術之鄉”之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碼頭鎮農民喜歡在閑暇之時練習武藝,是當地鄉村最易見的平常之事,因為沒有其他娛樂活動,茶余飯后的練習拳術成了當地老百姓的一項重要內容。也先后涌現了朱勇海、朱龍植、羅榮生、朱巨典、田紹海等一大批民間武術師傅。
這些武術師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家都崇尚民族英雄岳飛,所練的拳術都是以岳家拳為主。這也在張遠亮心中埋下了練習岳家拳的種子。少年時期的張遠亮,個頭不高,身體也不太好,但對武術卻情有獨鐘。
因為受岳飛故事的影響,少年時代的張遠亮特別崇拜岳飛,經常用自制的岳家槍來扮演岳飛的模樣,甚至把自己當成是當年的岳飛,帶領一批小兄弟玩耍在村頭巷尾。10歲那年開始,張遠亮就經常跟在許多民間武師后面偷偷練習武藝。
身著古裝的張遠亮
上初中時,校園內開始風靡“小人書”(又叫連環畫)。《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岳飛傳》、《興唐傳》等連環畫,都是一集接一集的購買,張遠亮總是被連環畫里的武術精彩情節所吸引。張遠亮最喜歡的還是《岳飛傳》中的岳飛,成了他心中的偶像。從小就天資聰穎的他,對連環畫《岳飛卷》中的每一冊都不放過。
隨著《少林寺》、《武林志》、《霍元甲》、《金鏢黃天霸》等一批武術電影的問世,更加激發了張遠亮的武術熱情。他夢想著將來能像岳飛一樣,成為一名將軍,在戰場上指揮著千軍萬馬。
隨著年歲的增長,加上經常練習武術,他的身體也跟隨著增長和強健起來。身材高大、健碩的張遠亮,對各種拳術套路、兵器領悟得非常快,師傅們只要教他兩遍,他幾乎就能全部記住。加上他天生的一副練武身板,許多師傅都驚羨他:是一個向武而生的練武種子。
B、拜師學武,求教于多位武術前輩
張遠亮在展示岳家拳
張遠亮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在自己的少年時期,田間地頭、樹蔭下,常見到干完農活的村民聚集在一起比劃著武藝的場景。打拳既能強身健體、振奮精神意志,還能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一些已過古稀之年的民間武師,一個個身板依然硬朗,打起拳來生龍活虎,干起農活毫不遜色于年輕人。
漸漸地,張遠亮開始不安分起來,他也敢于打拼。用張遠亮自己的話說,一開始學武術純粹是為了防身和健體,說白了就是為打架。不過很快,在學校中已經逐漸進入孤獨求敗狀態的他開始真正追尋武術。
80年代初,每逢周末,他就偷偷地拜那些民間武術大師為師,學習岳家拳。
到了16歲那年,張遠亮正式拜師瑞昌岳家拳傳承人張向民,學習岳家拳各路拳術、十八般兵器和氣功。
后來,他又先后到上海、深圳等地打工,閑暇之余,主動結交一些熱愛武術的人士,經常在一起切磋武藝,或者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師傅們練習拳術和散打。
不久,他又跟隨瑞昌市洪一鄉邊山村的談會潮(現任湖北武當山掌門人鐘云龍道長的師兄)和碼頭鎮赤莊村的何仁志(朱巨典的師弟)等老一輩拳師習練岳家拳、兵器和內家功法。
回憶起自己年少之時,拜師學拳的張遠亮和所有習武弟子一樣,每日早起站樁打拳,常常是腰酸腿疼,回家后要用溫水熱敷,才得以緩解。“練拳要先練好步”、“彎腰凸股身肩側”、“以氣催力,腳踏中門”…… 張遠亮始終將師父的口訣要義牢記心間,苦練了幾個星期后,拳法帶給身體上的疲累感減少了,力氣也明顯增加了。而隨著對岳家拳的深入學習,張遠亮愈感拳法之精妙。
張遠亮在展演岳家槍
岳家拳究竟有什么獨特之處讓他如此著迷?張遠亮深知,除了強身健體、克敵制勝外,岳家拳博采各種拳術精華,具有短小精悍、樁沉步穩、技擊實用的特點,他對一梅花、二字錘、三門樁、四子同、五虎(黑虎下山、猛虎跳澗、猛虎吞食、母虎尋食、餓虎伸腰)、六合、七下半、八法拳、九樁、十連環等60多個套路了如指掌,每一個動作都古樸自然,緊湊嚴密、節奏鮮明、簡練易學。
說著,他就現場演示了一套拳法,只見一招一式間,剛柔相濟,寸勁有力。而隨后又提起一木棍,一搗一劈,全身著力,舞得棍聲呼嘯,令人嘆為觀止。
操練起岳家拳的張遠亮,自信洋溢,剛健有力。而在他學拳的那個年代,很多家庭生怕孩子習武惹事,癡迷于拳法的張遠亮同樣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父母親希望他能好好讀書,方便找份安穩的工作,而張遠亮卻癡迷于武術。
漸漸地,張遠亮在不斷的拜師學藝中,他的功夫也日益精進,成了遠近聞名民間武師。
2016年6月,他同自己的師傅張向民一道,創辦了瑞昌市尚武國術館,旨在傳承和發揚岳家拳的文化和技藝,并自費到全國各地參加交流比賽和展示,獲得國內眾多武術名家及同行的好評。
成立了瑞昌市尚武國術館后,張遠亮在配合師傅給學員們教授各種拳術的同時,也經常受邀外出參加各種慶典活動中的武術表演。張遠亮帶領他的團隊先后參加九江“潯茗杯”國際武術大賽、九江“沃可視杯”武術大賽、貴州福泉國際武術大會、江西省傳統武術大賽、河南省第五屆、第六屆“忠孝杯”中華岳家拳大賽,先后獲得25枚金牌、11枚銀牌和9枚銅牌。
C、自立門戶,開武館教拳傳承非遺文化
張遠亮在表演岳家鈀
2018年8月,師傅張向民意外去世,給張遠亮造成了沉重打擊,相當一段時間生活在師傅的陰影里。
2020年5月,為了讓岳家拳在瑞昌得到傳承,沉淀了兩年的張遠亮,自籌30多萬元資金創辦了瑞昌岳家拳館,目的就是為了繼承師傅的遺志,繼續發揚光大岳家拳的文化、技藝。
張遠亮知道,過去,瑞昌是遠近聞名的“武術之鄉”之一,但在50年代至60年代出生的人中,已經出現了斷層,70年代出生的人中有一部分人練習過岳家拳,隨著打工潮的興起,多數人的所學已經荒廢。隨著自己年歲的增長,對傳承瑞昌岳家拳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張遠亮在教授孩子們的武術時,他的一招一式,總能吸引了許多村民的圍觀,孩子們也跟著他有模有樣地練習他的步伐和招式。由于對岳家拳有著濃厚興趣和愛好,他不斷鉆研,反復練習,從中領悟和總結岳家拳功夫的玄妙。
團隊參加江西省“小小傳承人”迎新春展演后合影
與此同時,他花了大量時間到瑞昌中片的洪下、花園、洪一、肇陳、樂園,北片的武蛟、夏畈、碼頭,甚至湖北武穴、陽新、黃梅等地訪師問友,博采眾長。隨著各項文體活動的如火如荼開展,在張遠亮的帶領下,瑞昌岳家拳開始在瑞昌風靡起來。
張遠亮教授孩子們練武,主要讓他們練習岳家拳的手型、腿型、拳法、步法等,進一步進行講解、示范,不厭其煩,嚴格要求,精心傳授。
為了讓學員們記得住,熟悉得快,張遠亮總是親力親為,指導孩子們邊打邊喊出每個動作名稱、要領,做到動作規范,步調一致,隊形整齊,大大振奮了精神。
與此同時,張遠亮采取言傳身教、自己示范、邊打邊講解、集中指導、個別糾正、及時講評等方法,調動了學員們習練岳家拳的積極性,保證了習練質量和效果。
為了打響“瑞昌岳家拳”這張名片,張遠亮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和比賽。每一場比賽,每一次演出,既是對自己團隊的一次錘煉,更是將“瑞昌岳家拳”向外推廣的一次大好良機。漸漸地,許多社區、中小學也開始將岳家拳“邀請”進了社區和校園。
D、武術進校園,實現岳家拳傳承“從娃娃抓起”
張遠亮在指導學生練武
因對岳家拳的熱愛和執著,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岳家拳,張遠亮倡導讓岳家拳走進校園,傳承開始從娃娃抓起。2021年春節開學季,他免費在瑞昌市第四小學傳授學生岳家拳,讓學生們了解岳家拳的起源和精忠報國的民族精神,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以及弘揚中國民族文化精髓的精神。
經過一段時間的岳家拳演習,大大提升了師生們的精氣神,讓校園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們非常喜愛岳家拳,練習岳家拳不但強健體魄,樹立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增強紀律觀念,還著力培養了學生們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吃苦耐勞、勤學奮進的優良品質,培育了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
隨后,張遠亮以瑞昌岳家拳館的成立為契機,帶領自己的弟子們先后參加瑞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表演、九江非遺展示表演、瑞昌市農民豐收節開幕式表演、九江首屆“八里湖之春”非遺廟會展示表演、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九江、南京”兩地非遺交流展示展演、江西省“小小傳承人”新春晚會、江西衛視與抖音平臺直播的仙女湖文化旅游節演出等等,獲得一致好評。
張遠亮表演技法精絕的岳家拳,其形似神龍探爪,意同猛虎撲羊,動如江翻海嘯,靜如春水無波,從他精彩的演繹中,觀眾們仿佛穿越時光,感受到了岳家拳悠久歷史的厚重。
張遠亮與張業金、葉純一在一起
“我們的岳家拳是祖輩傳下來的武術,現在很多人都外出務工去了,年輕一代人里了解、學習岳家拳的少了,作為岳家拳九江市的傳承人,你一定要把岳家拳傳承下去。”江西省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原副主任葉純一多次對張遠亮說。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岳家拳具有古樸無華、短小精悍、樁沉步穩、如樹生根、穩如泰山、以氣催力、勢勁力猛、技擊性強,一招一式都追求實用,不講虛假和外形虛美。張遠亮在傳承岳家拳過程中,真正理解到了岳家拳的精髓所在。他不單是練武的好把子,悟性極強,而且完全是一名向‘武’而生的練武種子!”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岳家拳代表性傳承人張業金是這樣稱贊他。
“為了更好地傳承給下一代,我們已經成立了瑞昌岳家拳館,歡迎廣大的年輕朋友來瑞昌岳家拳館學習岳家拳,讓我們一起把岳家拳發揚光大。”張遠亮高興地表示。記者 朱淳兵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