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演練旁牌舞四方陣中短刀上刺馬腹、下砍馬腳動作。
時而靜若處子、氣沉丹田,時而動如脫兔、剛勁有力……近日,在大余縣吉村鎮吉村中學的操場上,十余名學生手持圓形或燕尾形盾牌,正全神貫注地學習“開旁牌”“持牌蹉步”“埋伏偷襲”等旁牌舞動作。他們跳躍騰挪、靈巧迅猛,過程緊張激烈,頗有戰場氣氛。
“旁牌舞是抗倭名將戚繼光鎮守薊州與北方韃靼等部落騎兵作戰中,創造的練兵和實戰的戰斗組合和戰術動作,主要模擬敵我雙方步騎兩軍對壘破陣作戰情形?!贝笥嗫h旁牌舞第二十一代傳承人康安鑫說。
學生在演練旁牌舞一字陣,對陣雙方快速沖出,互相展開攻勢。
明朝萬歷年間,大余吉村人康明生放排到南京,拜南京鐘儀鳳為師習武,同時學到了旁牌舞?;氐郊亦l后,將旁牌舞列為族人必習的健身和表演的技藝,在康氏宗族中世代相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每年的春節、中秋,康姓族人都要聚集在宗祠廳堂,隆重地舉行旁牌舞表演。春節期間的正月初三至十五,還會應邀到鄰村和鄰鄉巡回表演。
學生在演練旁牌舞銅墻鐵壁陣,步兵在前面搭建銅墻鐵壁、旗手在后面增強氣勢。
學生在演練旁牌舞圓窩陣,步兵蹲下埋伏偷襲,設置障礙阻擊敵人。
康安鑫表示,旁牌舞大多動作是以武術動作為基礎,將跳躍騰挪、靈巧迅猛貫穿于整個舞蹈動作當中,后傳入民間被演繹改編成集武術健身和表演于一體的一種軍事舞蹈。2013年,大余旁牌舞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爺爺和爸爸都是旁牌舞的隊員,每年過年看他們表演,非常震撼。”剛結束訓練的學生康智豪告訴記者,受家庭影響,他自幼便開始學習旁牌舞?!芭耘莆枋抢献孀趥飨聛淼膶氊?,雖然訓練很累,但更多的是興奮和自豪?!?/span>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這項傳統體育,大余縣組織康姓族人進行復排,對傳統旁牌舞進行必要和適當的藝術提煉,增強其藝術性和觀賞性。同時,精心挑選旁牌舞重點傳承人,采取傳、幫、帶形式,進一步提高表演隊伍的藝術水平,使這一古老的舞蹈重新煥發生機。
“大余旁牌舞作為傳承了幾百年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堪稱贛南客家傳統武文化的活化石?!贝笥嗫h文化館館長張龍表示,通過表演,形象和藝術地再現了戚繼光的軍事戰術謀略和戚家軍英勇善戰、靈活克敵的戰斗精神,具有較強表演觀賞價值及軍事史料價值。
近年來,大余縣高度重視非遺文化傳承和非遺人才的保護,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藝術資源和校本資源,積極開展各類“非遺進校園”活動,將大余旁牌舞等域內特色非遺項目引入校園,定期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葉功富 彭青蕓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