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江西省對接“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首趟進口中歐班列,滿載俄羅斯貨物駛進江西贛州港。這趟班列從俄羅斯坎斯巴扎伊哈站裝載38個集裝箱,長途跋涉7000多公里到達贛州港。
“贛州港建成,我們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江西匯明生態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曾瑞明說,以前公司產品出口要到南昌和廣東送檢,還要到深圳鹽田港調空集裝箱。贛州港建成運營后,這兩樣都省了,不用再從別處調運集裝箱,在家門口就能完成所有報檢報關手續,企業成本大大降低,通關效率明顯提高。
江西沒有出海口,何來贛州港?原來,贛州港是江西省第一個陸路口岸,設在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贛州市南康區,與當地的家具產業一樣,完全是“無中生有”的產物。
把沿海口岸搬到內陸,贛州變“前沿”
“做木匠”是千百年來客家人的老行當,南康人將這個老行當做到了極致,發展成名揚全國的家具產業。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南康考察后說,南康經濟是“無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聯四方”。2016年,南康家具產業集群產值超過1000億元,增長22.9%,領跑全省64個工業重點產業集群。
可是,南康林木資源貧乏,制作家具的木材年需求量約400萬立方米,75%要從東南亞、非洲、北美等地區進口。從口岸入境采購后輾轉運輸,環節多,時間長,成本高。
為破解這一發展難題,在國家各級質檢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地方政府先行先試,于2014年10月開工建設贛州進境木材國檢監管區,2015年1月實現直通運營,在區內可以一站式辦理報檢、檢驗檢疫、簽證放行等手續,在全國內陸首次實現了進境木材口岸無需開箱查驗,直通監管區。
把沿海口岸“搬”到了內陸,內陸贛州變“前沿”。2016年9月,在國檢監管區基礎上建設的贛州港,獲批成為全國內陸對外開放口岸,也是中國內陸首個國檢監管試驗區。贛州港位于贛州繞城高速南康東出口旁,現已由單一的進境木材監管區,發展成為綜合性一類口岸。
隨著贛州港的建成運營,南康多項經濟指標迎來井噴式的增長。南康家具產業集群呈逆勢上揚態勢。同時,與贛州港配套的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到23家,物流行業稅收三年分別為350萬元、6500萬元和7000萬元;金融業稅收三年分別為1.7億元、2.1億元和1.77億元;以家具為主的電商交易額三年分別為28億元、56.4億元和118.8億元,線上交易額居全省前列。
進口全直通,出口全直放
“江西國檢部門全力支持贛州港建設,在保障生物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了進口木材全直通和出口家具全直放。” 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巡視員、贛州檢驗檢疫局負責人桂家祥表示。
木材進口由原來的“多道販運”,變成在家門口直接通關,減少了環節、降低了運費和成本,提高了南康家具產業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南康家具企業已從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木材,并將家具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6家本土企業在海外設立了營銷部。在南康,僅外貿登記企業,就由2014年的3家猛增至300家,一批報檢報關、船代貨代、供應鏈金融等外貿服務企業相繼入駐。
目前,贛州港已實現進口直通的國家和地區達80多個,出口直放國家和港口達30多個,初步實現了進境直達贛州,出境贛州起運,真正融入全球遠洋航運大家庭。
此外,贛州港還開通了至成都、海口南、儋州、昆明的內貿專列,至鹽田、廈門的鐵海聯運快速貨運班列,經滿洲里的“俄滿贛”“一帶一路”中歐班列,即將開通經阿拉山口的中歐班列。本次班列開行后,國內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將達到21個,國外達到19個城市,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
隨著贛州港功能的日臻完善,集聚輻射效應日益顯現。贛州進境木材已輻射湘、皖、鄂、閩、粵等10個省份,其中成都進口的松木,80%都是從贛州港轉運,贛州已經成為區域性的貨物集散地。(任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