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后的一天清晨,陽光遍灑大地,路邊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筆者懷著前所未有的愉悅心情,慕名來到荊林街 21 號樓。
走進圍墻內,蒼松翠柏挺立,紅梅盆景簇擁,奇異根雕羅列,還有那由大小石塊漿砌而成的假山及潺潺流水,不禁令人目不暇接、驚嘆連連。啊!這便是老朋友王義勝的“世外桃源”。
在王義勝夫人的引領下,筆者輕輕步入廳堂畫室。只見王義勝手握畫筆,如松般挺拔地站在墻壁北端的畫面旁,靜靜地構思著。他時而濃眉緊鎖,思緒萬千;時而喜形于色,開懷大笑。隨后,畫筆在宣紙上不停游走。仿佛這世間唯有他與墻壁上的那張畫。
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據半個家的書畫及用品。客廳、臥室、走廊的墻壁上掛滿了他的書畫作品。書房里有一張巨大的長桌,桌上筆、墨、紙、硯及各色顏料琳瑯滿目。高高的書架上擺滿了馬列、毛主席著作、鄧小平文選、四大名著、教科書、畫報,以及他本人積存下來裝訂成冊的各種字畫和獎杯、獎本、匾牌、錦旗等。
王義勝說:“琴、棋、詩、書、畫、根雕皆是我的喜好,而書畫則是我一生的摯愛。每一幅畫作,都如我的孩子,凝聚著我的心血。”
誠然,數十年來,他以真心真意投入繪畫創作,以巧妙構思、豐富內容傾注飽滿的創作熱情,真摯抒發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熱愛,展現了一位離退休老干部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由于數十年的勤學苦練、辛勤耕耘,他終于收獲累累碩果。其創作的畫作難以計數,眾多作品被選送至縣、市、省乃至全國參展參賽。2014 年第四屆全國老年文化藝術節獲華夏保險杯金獎;2015 年至 2016 年在全中國書畫大賽中分別斬獲銀獎和銅獎;2023 年全國老年書畫山水畫榮獲金獎。在省、市、縣書畫展中所獲獎項不下 30 余次。
退休后的王義勝熱情未減、筆耕不輟。每日除吃飯、睡覺和適量鍛煉外,寫字作畫是其生活的主要內容。每天堅持練字作畫 4 - 5 小時,要寫 2 - 3 張字、畫或完成一幅作品才肯休息。有時為構思一幅圖案,一站便是幾個小時,甚至勞作至深更半夜。渴了,喝口開水;餓了,吃塊餅干;困了,嚼只辣椒或在額頭上涂點風油精;犯難了,到屋外走走、吹吹風。靈感一來,便又一頭扎進畫室繼續創作。
一次,王義勝因著涼嚴重感冒,咳嗽不止多日。在家休假的兒子見狀,開車將他送往醫院就診。躺在病床上的王義勝,突然想起還有一幅準備送往省展賽的畫作尚未完工,心急如焚的他待醫生拔下針頭,便一骨碌爬起,匆匆趕往老年大學,拿起畫筆投入緊張的“戰斗”。當作品完成時,已是燈火通明的傍晚 6 點。等候一旁的兒子心疼得流下淚水。他深知,這就是曾為祖國站崗放哨七年如一日、工作雷厲風行的老兵脾氣。
如今 83 歲的王義勝,不僅是瑞昌市老年書畫協會顧問,還是瑞昌市道佛教文化顧問成員,同時兼任瑞昌市老年大學書畫班班長。他為人熱情謙和,對每位學員關愛有加、視如兄妹,常與他們促膝談心、交流思想、傳授技藝,幫其修改作品、添彩潤色,成為課任老師的得力助手。擔任班長期間,他不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風里來雨里去,騎著自行車往返于老年大學的路上。他不僅對校內學員悉心指導,對外來的書畫愛好者也有求必應、有問必答、誨人不倦,讓每位求學者滿意而歸。一位九江籍的書畫愛好者數次登門拜訪,在王義勝的精心指導下,畫藝進步迅速,在九江市書畫展賽中一舉奪得二等獎。為表感激之情,節日期間送上豬肉、水果和 300 元現金,王義勝一一婉拒。
王義勝不僅待人熱情和善,樂于奉獻的精神更是廣受遠鄉近鄰稱贊。他常將自己的書畫贈予戰友、同學、同事和親朋好友。每逢重大節日,或左鄰右舍因紅白喜事相求,他二話不說、分文不取,無償幫忙吟詩撰文、書寫楹聯,有時還主動將寫好的對聯送上門并幫忙張貼,令人感動不已。在他退休后的數年里,本單位干部職工的春聯都由他一人包辦。大家都說,這樣的老前輩世間少有。
這便是德高望重、令人尊崇的退休老干部王義勝。他不僅用藝術畫筆畫出了大美世界,更畫出了精彩人生。桂火周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