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書法年會
A、從小模擬小人書學畫畫
1966年,王斌出生在一個農村干部家庭,父母親都是公社里的領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孩子們最流行看的是小人書,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的王斌,對那些小人書非常著迷。《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岳飛傳》、《楊家將》……這些名著的連環畫,一般都是連續幾十冊,他就積聚父母給他的零用錢,用來購買小人書,一冊都不漏。
他看小人書,不光是看故事內容,尤其是對小人書中的人物畫非常感興趣。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林沖、武松、魯智深、賈寶玉、林黛玉、孫悟空、豬八戒等栩栩如生的人物畫,更是激發了他的興趣。畫小人書成了他獨特的愛好,學校里的黑板報成了他發揮特長的園地,幾個班的黑板報都被他包了下來,對那些人物畫,他提筆信手就來。
畫虎作品
畫虎
那時候,美術課常被其他文化課所占用,美術老師上課相對敷衍,沒有人教,也沒有畫畫的氛圍,但王斌就是喜歡畫,如果美術老師布置一個主題,王斌總是在班里畫得最好。因為愛好畫畫,經常在課堂上偷偷畫畫,讓別的同學給他打掩護。美術老師都欣賞他,說他有天賦,將來可以成為畫家。
王斌對畫畫的興趣,并沒有得到父母親的認可,經常批評他為畫畫荒廢了學業,是“不務正業”。父母親的想法是希望王斌能順利地考上一所好學校,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小時候為了畫畫,經常被父母親罵得狗血淋頭。
不僅是畫畫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王斌的鋼筆書法也寫得非常漂亮。每年學校里舉辦鋼筆書法比賽,冠軍總是非他莫屬。即便上考上師范后,他對書法和畫畫仍然情有獨鐘。
B、臨摹王羲之字帖成癮
在九江師范讀書的時間里,王斌總是習慣將同學們打籃球、下象棋、逛公園、喝茶聊天、上街的時間用來練字。日積月累,他的鋼筆功底日益深厚。
無論是畫畫,還是寫字,王斌都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僅憑熱情和天賦自學。剛開始,他也固執地不愿求教他人。雖然他的字、畫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但他還是發現自己的字、畫,主觀的成份多,沒有明顯的章法,漸漸地開始意識到了自己的差距。于是,他決定從練字開始,找許多名家的帖子來對比,找適合自己臨摹的字體。最終,他選擇了王羲之的書法字帖,并且購買了一大堆王羲之的書法字帖。
看王熹之的書貼
剛開始,他特別喜歡練鋼筆。漫漫地,王斌又喜歡上了毛筆。其實,學寫字也是一份苦差事,他知道臨摹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但他心里也清楚,要想寫好毛筆字,就有必要練好鋼筆字。
練鋼筆字沒有自己理想的字帖,王斌就臨摹王羲之的毛筆字帖,發現效果也很好。因為毛筆字帖大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除了其點畫精到、粗細分明、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外,還具有結構漂亮、章法完美的優點,有利于自己學習。另外,毛筆字帖品種豐富,風格多樣,也便于自己選擇使用。
王斌在寫字
王斌的字
“只是毛筆字帖的線條比較粗壯,而鋼筆筆跡比較尖細,所以臨摹時應去其血肉,取其筋骨。只要認真學習,定有較大收獲。”王斌笑著對記者說,“從自己喜歡的王羲之書體進入,練字開始讓我‘上癮’了。”
于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圣教塔序碑》,一直成了王斌臨摹的寶典。
C、當老師堅持業余練書畫
師范畢業后,王斌先是在分配在老家肇陳中心小學當一名小學教師。
當老師雖然辛苦,但畢竟有自己支配的時間,他始終沒有放棄畫畫和練字的愛好,無非是與別人相比少了一份應酬。
剛分配工作到學校當老師時,王斌還是一個毛頭小伙子,對生活也充滿著種種幻想,而幻想也給他的生活帶來快樂。而在這多種幻想里,最讓他快樂的就是書法和畫畫。
王斌自幼生活在農村,他的創作靈感大都源于農村生活,但他的畫筆落到宣紙上有種幽默的天馬行空。雖然在畫畫方面天馬行空,但他的為人處世相對要拘謹得多,平時很少與其他教師交流,經常在辦公室里批改完學生的作業以及備完課后,就一個人躲進自己的宿舍,在一大堆廢報紙里信馬由韁、天馬行空。
輔導
王斌每天就窩在宿舍里畫畫。畫室是開放的,陽光透進來傾灑在宣紙上、地板上、人身上。王斌站在畫架前,正為一幅新作打草稿。他喜歡自己安排事情,不希望畫畫節奏被別人打亂。
他有時只是在紙上畫了一條線,順著這條線想,一幅作品便出來了;有時是先想一個主題,再根據主題慢慢想。畫畫已經融入到他的生命之中,無時無刻不受它影響。畫得很有感覺,心情就會很好;畫得很糟糕,心情也會很糟糕;如果哪天不畫,他就覺得很失落、無聊。
考慮到他有書畫方面的特長,學校領導盡量安排他多帶幾個班的美術課。學校的宣傳欄,幾乎成了他個人的渲瀉藝術的專欄。
后來,他從農村調進城里當老師,還走上了學校領導的崗位,無論在哪個崗位,最能激揚他內心的依然是他最愛的書法和畫畫。
漸漸地,他開始嘗試著將自己的作品寄出去參評,幾乎總是與獎無緣。之后,王斌靜下心來,拿起畫筆開始畫畫參加展覽,比賽,在遭受了幾次挫折后,他又萌生了繼續深造的想法。蒼天不負有心人,他執著的四處尋找深造的機會,竟然陰差陽錯的得到朋友幫忙,不時有單位聯系他參加各種筆會,也認識了不少行家。有了行家的指定,他的字畫開始突飛猛進。
王斌告訴記者,也許是吸引力法則,心里老是有這個夢,老想這件事,逢人便講,所以得償所愿,也或許就是夢想的力量。很快,他的書法和畫畫作品逐漸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獲獎的機會也接踵而至。
D、用書畫家的要求教學生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是為人之師的根本,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靈魂。盡管喜歡書畫,但作為一名教師,王斌始終把工作的責任感放在第一位,把學生看成心中的上帝,對學生總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課堂上,王斌總是以三尺講臺為陣地,引經據典,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讀拼音,認漢字;教書法,學畫畫。他的日子過得清苦而又充實。
王斌告訴記者,無論是擔任語文教師,或者是數學教師,或者是美術教師,他總是嚴格要求學生的作業書寫一定要認真。作為一名教師,他有責任和義務教學生寫好字。與此同時,他還思考:假如自己用書畫家的筆法來指導學生寫字、畫畫,效果會怎樣?
于是,王斌又利用工作之余,把自己“禁閉”在10平方米不到的宿舍里創作,再將自己的心得傳授給學生,并用書畫家的眼光審視和指導學生寫字和作畫。效果不出所料,全班學生的作業的認真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平時作業馬虎潦草的學習,都變得認真起來。
指導孩子練習書法
王斌教育孩子寫字,他總是根據每個人對筆的悟性不同,因人施教。對書法基礎好一點的學生,就從楷書進入;對書法沒什么基礎的學生,就要求他們從隸書或篆書進入,這樣更容易些,因為楷書控制起來比較難。“也有人想從行書開始寫起,那也沒問題,先寫一段時間以后,激發起了興趣和毅力,再補補楷書,解決書寫中提、按和力道等問題,也無不可。”王斌說。
因為毛筆字帖大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除了其點畫精到、粗細分明、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外,還具有結構漂亮、章法完美的優點,有利于初學者學習。加上毛筆字帖品種豐富,風格多樣,也便于選擇使用。王斌不僅自己臨摹字帖,也是這樣教他的學生。
王斌認為,成年人的思想已經很成熟,對事物的認知比小朋友要完善得多。在書法學習上,他不像孩子那樣按部就班地進行。“由于楷書書寫難度比較大,一撇一捺稍有差池,整個字看起來就很不舒服,會讓學習者感到沮喪,所以我比較建議成年人從隸書開始入手學習,像《張遷碑》、《曹全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隸書書寫只要在線條上把控住了,筆畫上即使有點出入,整個字看起來也還是不錯的。一旦書寫者的自信心建立起來了,就越能更快進入狀態,寫得更好。當然,就課程設置而言,我總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想學的書體。”談起學書法,王斌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E、把書畫作為夢想來傳承
走進王斌設在自己家二樓的畫室,記者發現畫室里到處都是字畫,剛完成的、未完成的,墨跡未干。隨后,他展示了柜子里這兩個月的作品,將近10幅。
他從2000年真正開始創作,一年創作字畫達100幅左右。他現場作畫,舉筆信手涂抹幾下,一幅下山的猛龍即躍然紙上。他所畫之虎,栩栩如生,雄奇魁偉而變化多端;他的畫作,或勁鍵或婉轉,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矯健勇猛的壯士,或如春風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風入關深沉冷峻。
王斌在寫字
王斌在寫字
他寫的字,字形正倚交錯,大大小小,開開合合,線條粗細變化明顯,跌宕有致。他行筆迅捷,用筆有力,發力沉重;有時又張揚跋扈,絲毫不受束縛,甚至整行一筆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縱逸,來去無蹤,又鏗鏘有力。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當代硬筆書法事業帶頭人張華慶對王斌的字曾經作出了高度評價:最具王羲之的范。
其實,早在中學時期,王斌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畫家或者書法家。他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著。他的作品在參加全國性的書畫大賽中屢屢獲獎。盡管目前還沒有成名成家,但他始終將這個目標作為自己的夢想,而且作為中國的文化遺產來進行傳承。
與書協副主席合影
與書法協會主席張華慶合影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他的教學得到同行的肯定,深受學生的好評。從2000年開始專注練習書畫并將書畫融入到教學之中開始,王斌先后被評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等級硬筆書法高級培訓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高級講師”,他所輔導的學生有1200多人,其中200多人在“全國少年兒童美術大賽”中獲獎,有的學生還考上了國家重點美術學院,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2016年,他的學生夏宇同學的書法、梁麗雅同學的畫作“鳥”分別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大賽”金獎。
圖為王斌在作畫。記者 朱淳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