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群眾正在“朗讀室”朗讀。本報記者 蔡穎輝攝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朗讀者’邵佳,給大家?guī)淼奈恼率恰对改恪贰贝魃隙鷻C,調(diào)整坐姿,邵佳開始朗讀起來。自央視《朗讀者》節(jié)目播出后,全國上下掀起了一陣?yán)首x熱潮。近日,在青山湖區(qū)圖書館里,朗讀室對外開放,熱愛朗讀的群眾在這里體驗了一把“朗讀者”的癮。
靜心 分享的樂趣
近日,記者來到青山湖區(qū)圖書館三樓。因是工作日,圖書館內(nèi)群眾不多,但有多名群眾在朗讀室外等待。
“我覺得通過自己的聲音把文字傳輸給聽者,非常有意義。”朗讀后,邵佳告訴記者,他平時忙于工作,很少有機會靜心讀一篇好文章。雖然《愿你》的作者是一名初中生,但道出很多成年人想說的話,讓他產(chǎn)生共鳴。通過朗讀與聽眾進(jìn)行思想交流,要比自己一個人閱讀更有成就感。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群眾朗讀后,他們會在后期加上背景音樂,放在微信公眾號里,讓更多市民參與其中。目前,已有10多名群眾嘗鮮,成為“朗讀者”。
“每到周末,有很多群眾來圖書館看書。我們設(shè)立朗讀室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群眾看書。”青山湖圖書館副館長張筱晨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這間朗讀室面積不大,但布置得挺有“文藝范”——墻上貼著“看見你的聲音,傾聽最美的你”的鏤空文字,桌上有電腦、調(diào)音臺、耳機和麥克風(fēng),房間的另一邊還有個小小的書柜,布置和廣播電臺直播間相似。不少來此朗讀的群眾表示,由于設(shè)備專業(yè),在這里朗讀文章時,自己就好像是電臺主持人。
體驗 朗讀的感悟
“我用世間所有的路,倒退,為了今生遇見你……”鄧勝華帶來了倉央嘉措的《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他說,他喜愛倉央嘉措的作品,但今天讀出來又是另一番滋味。他告訴記者,大聲朗讀好的詩作,能從文字中得到另一種感覺。
在邵佳離開后,另一名市民走進(jìn)了朗讀室。工作人員交代注意事項后,萬軼迫不及待地戴上耳機,開始朗讀作家馮驥才的文章《燭光》。5分鐘后,她完成朗讀,開始回聽朗讀錄音。“體驗很不錯,朗讀后可以試聽。”萬軼告訴記者,兒子已上高中,她空閑時間更多,可以有空享受朗讀的樂趣。
“這間朗讀室由一個雜物間改造而來,也是物盡其用。”張筱晨說,為了給群眾安靜的朗讀環(huán)境,他們在布置時,在墻壁和天花板上裝有隔音材料,地上鋪了地毯,還把鼠標(biāo)墊換成了加厚的泡沫塑料材質(zhì),布置這間小小的朗讀室共花了1萬多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朗讀室的運行時間暫定為5月的每周二和周四的15時至16時,既可誦讀詩詞、美文,也可以誦讀自創(chuàng)作品。據(jù)悉,因沒有開展大范圍宣傳,不少群眾在借書時才知道該圖書館設(shè)有朗讀室。“目前沒有專人負(fù)責(zé)朗讀室,而且房內(nèi)沒有安裝空調(diào),只能在工作日開放。如果天氣轉(zhuǎn)熱,可能會關(guān)閉一段時間。”
在采訪中,很多群眾表示,他們觀看了《朗讀者》節(jié)目后,好像又重新愛上朗讀的樂趣。由于沒有專業(yè)朗讀場所,不少人只能在家“自娛自樂”。該圖書館開設(shè)的“朗讀室”給不少群眾帶來一個好去處。 (記者蔡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