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的家禽業如何走出困境?記者近日在走訪受災縣、受災企業和個體養殖戶時了解到,他們把困難當作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多管齊下,正在走一條自救之路。
單一補助變“一場一策”
受H7N9影響,我省蛋雞養殖大縣南城縣,雞蛋量價齊跌,淘汰雞滯銷,養殖戶損失慘重。為全力幫助受災養殖戶渡過難關,南城縣采取“四個一批”方式,加快全縣蛋雞產業發展轉型。
緊急救助一批:該縣利用“財政惠農信貸通”平臺,為家禽企業發放貸款1700余萬元。改造一批:出臺《蛋雞養殖污染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對雞舍糞污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升級,“一場一策”推廣發酵床養殖、刮糞系統工藝改造、輸送帶清糞等處理模式。同時,實施配套補助政策,對參與改造的養殖場(戶)每羽蛋雞補助4元。拆遷一批:對沿高速公路、鐵路、國省道沿線有礙觀瞻、污染嚴重的蛋雞養殖場(戶)予以拆遷或停養,縣財政給予每羽蛋雞12元、每個籠位6元的拆遷補助。兼并一批:引導龍頭企業對散小養殖戶采取整合、兼并、重組,實現蛋雞養殖加工的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把蛋雞產業做大做強做優。
傳統批發變品牌營銷
在家禽及其產品中,我省雞蛋以鮮銷為主,深加工率不到10%,且大部分采取傳統的批發流通方式,附加值低,抗市場風險能力弱,銷量、價格受H7N9沖擊較大。
品牌體現了產品的質量、企業的價值。眾多養殖戶走“品牌蛋+商超”對接之路。江西一鳴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風景里”這一江西省著名商標,進駐湖南省華潤萬家、步步高等百家大型超市,蛋品銷售額一直占據湖南市場前3名,每月基本保持160余萬元的銷售額。為走好“有機蛋+休閑農業”之路,許多企業積極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新余仙女湖畔公司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建設集“特色養殖、農家休閑、風味小吃”于一體的生態農莊,以產業融合促進有機雞蛋的推廣銷售。“特色蛋+電商物流之路”,尋烏縣華豐蛋雞場依托臍橙物流電商平臺,線上推廣靈芝蛋銷往全國各地。為解決雞蛋運輸過程中易破損的問題,該公司定制了可抵抗拋、摔、壓等野蠻操作的包裝禮盒,提高了蛋品運輸的安全性,日銷售靈芝蛋達250箱。
活禽銷售變冷鮮上市
多年來,我省的地方雞因個體小、屠宰率低,常規屠宰線難以屠宰掏膛,家禽冷鮮上市的產品較少。
面對這一狀況,一些大型養殖企業尤其是地方雞養殖企業開始走活禽銷售變冷鮮上市之路。惠大實業有限公司開始投資興建寧都黃雞屠宰加工廠,推行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
江西蕭翔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吉水縣規劃建設8萬平方米,正在興建1.25萬羽/小時冰鮮優質地方雞屠宰加工和調理生產線項目,從國外專門定制自動掏膛和風冷設備,滿足地方雞個體小、保鮮要求高的需求,建成后可年屠宰地方雞5000萬羽,熟食加工存儲量達1萬噸。(甄麗卿 本報記者 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