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精英人物
大山信使的18年郵路
來源: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 作者:修杰淼 時間:2017-05-23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有些地方,現在也一樣。在南昌梅嶺鎮,44歲的鄧六林是村民與外界連通的“綠色使者”,他堅守這座大山18年,一份份報刊,一件件快遞,傳遞著遠方的聲音和驚喜。

    騎著破舊電動車日均奔走60多公里

每天起床吃過早飯,鄧六林便早早趕到梅嶺鎮郵政所分揀信件,準備一天的工作。一輛掛著郵政馬鞍袋的電動車、一身郵政工作服,便是他的全部“家當”。馬鞍袋洗得有些發白,而電動車座也出現了多處破損,纏了七八層透明膠帶,雖然“車馬”并不完美,但是他的精氣神十足,提起工作便打開了話匣子。

44歲的鄧六林干郵政這一行已經有18年,工資由最初的250元、480元、800元到如今2000多元,有了穩步提升。不變的是每周單休,遇到過年過節要值班,服務60多個自然村、日均奔走60多公里。

他坦言,由于工資低,剛開始愛人并不同意他干郵政。看他這么堅持,家人也慢慢開始理解。工作日他一般住在梅嶺鎮的單位宿舍,只有周末休息的時候才趕回羅亭鎮看望家人。

數百份報紙對應76分揀格他熟稔于心

9時,郵政車子來派件,快遞、信件、報紙,鄧六林分門別類熟練地從車上搬到郵政所分揀室。

郵政所里分揀報紙的房間只有七八平方米大小,兩側的墻壁上有三個長方形格子,共計76個小格子,上面貼有手寫的送報單位及對應報紙名稱,常常一個單位對應四五種報紙和雜志,有重點黨刊、黨報,還有其他報刊等。2000年以后,鄧六林明顯感覺,隨著網絡的發展,信件量少了,但是快遞多了,工作量更大了。

他將報紙攤在桌面,大致掃一眼,就能準確定位這份報紙屬于76個格子的具體位置,對位置早已熟稔于心,分件手法更是穩準快。

分好報紙,他還要對快遞包裹和平郵信件進行登記、加蓋郵戳。在分揀室一角,放有他從家中帶來的自制咸菜和饅頭,這就是他的午飯。為了趕時間,他常常在路上解決午餐。

送的不僅是報紙更是老人心中慰藉

今年88歲的王令錢,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讀報。有次因為天氣原因,鄧六林遲到了,王老一個電話打過來,他加速趕了過去。對于老人催促,鄧六林表示理解,因為退休老人看報,已成為生活的一種寄托。

像王令錢一樣的訂報散戶在梅嶺鎮還有近百人,給這些散戶送報占去他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有些訂報散戶住的自然村不僅遠,還要攀爬近千米的石路,比如去楊梅嶺一訂戶處,他每次都要將電動車停到路邊,步行攀爬近千個石階,將報紙送到用戶手中。

由于天天奔波于山間,他的鞋子破損特別快,愛人特意給他多買了幾雙板鞋備在宿舍。家人的這份理解和關愛,讓他工作起來更加有勁。他還告訴記者,媒體報道他以后,越來越多人體會到他的辛苦,會主動來郵政所取自己的快遞,減輕他的負擔。

梅嶺山間道路已成心中立體地圖

18年時間,梅嶺鎮的山間道路已經在鄧六林心中形成一幅活的立體地圖。每日拿到信件、包裹和報紙,他都會按路途遠近在大腦中迅速生成送遞線路。

鄧六林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有電動車助力,但是每日60多公里的路途,電量根本不夠用,送到最后常需要手推腳蹬。去年4月份,因為下雨路滑,他在送信途中滑倒在一輛滿載鋼筋的農用車下,手部嚴重受傷。近5萬元的醫療費,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窘迫,手術一次后,他選擇自行恢復,結果到現在手都無法伸直。

今年3月,中央文明辦發布“中國好人榜”,鄧六林成了梅嶺鎮的“中國好人”。灣里區獎勵他兩千元,他卻轉身捐贈給了梅嶺鎮敬老院,說送信時看到這些老人很可憐,希望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對自己吝嗇,對他人卻如此大方,18年堅持崗位默默奉獻的鄧六林,再次讓人心生敬意。(記者修杰淼/文 王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