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記者 朱淳兵 通訊員 李詩彪 文/攝)近日,隨著氣溫的逐漸上升,江西省德安縣鄒橋鄉石門村的扶貧產業——無公害新鮮辣椒已經全面進入采摘期。在蔬菜大棚里,記者看到,一個個辣椒如綠燈籠掛在枝間,翠色誘人。看著大棚里辣椒的長勢一天比一天好,鄒橋鄉石門村村支書何東風的臉上卻掛滿愁容,因為石門村地處偏遠,辣椒豐收卻鮮有人問津。幾天前,何東風還帶著村干部一起連夜將辣椒送到菜市場,由于不認識商販,蹲守了一晚才賣出去100多公斤,而辣椒的產量卻遠遠不止這些,怎樣才能把辣椒銷售出去成為何東風的一塊心病。
采摘的辣椒
鄒橋鄉石門村位于鄒橋東南部,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距離德安縣城44公里,全村有15個自然村組85戶貧困戶,扶貧壓力比較大,而如何幫助這些貧困戶脫貧也成了村里的主要工作。據何東風介紹,村里的經濟條件有限,要想實實在在幫助到這些貧困戶非常難,所以他們想到了村委會自己創業,所得的收益用作扶貧資金。
大棚蔬菜基地
“恰好今年我們村里有一個大棚項目,村里就湊了8萬多元,建起了8畝多的蔬菜大棚,種植蔬菜出售,所得的錢除去成本開支之外,全部按照比例發放給貧困戶。”何東風對記者說,由于是第一次這樣做,村委會也不知道到底能賺多少,所以就按照收益的百分比來發放給貧困戶,家庭特別貧困的發放3.1%,情況稍微好一點的則只有1.9%,整個蔬菜大棚的收益可以直接分配給32戶貧困戶。由于沒有經驗,包括何東風在內的村委會成員心里都沒有底,雖然大棚種植請了專人管理,但只要村里沒有什么事,何東風等人就會跑到大棚去幫忙、巡查,眼見辣椒的長勢一天比一天好,他們才逐漸安下心來。
辣椒近照
“自從搞了大棚之后,我們的壓力大了很多,不但要管村里的事物,還要去管理菜地,但如果不這樣做,又很難切實幫助到貧困戶,畢竟村里也拿不出那么多錢來幫助他們。”何東風說,大棚成為了他們的“試驗田”,也是他們的希望所在,而且在辣椒種完之后,他們還想種其他的大棚作物,爭取讓效益最大化,這樣就能更好的,甚至幫助更多的貧困戶。
大棚辣椒
何東風等人的努力確實讓大棚里的辣椒獲得了高產,但現實的銷路卻又狠狠地給了他們一記“悶棍”,由于是第一年種植,辣椒的銷路并沒有打開,只能堆積在大棚里等待著腐爛的命運。
“現在辣椒已經逐漸上市了,但銷路確實成問題,我們一個商販都不認識,所以根本賣不出去。”何東風告訴記者,前幾天,他還帶著另外兩名村干部一起開車將辣椒送到批發市場,送到批發市場的時候才凌晨2點,而等到天亮的時候,辣椒才賣掉100多公斤。
工人在采摘辣椒
據何東風介紹,市場上銷售的辣椒多為外地運過來的,價格便宜一些,但口感要差很多,而他們的辣椒都是大棚種植,從播種到采摘整個過程都沒有打過農藥,味道非常醇,而且辣味適中,只是價格略高,每公斤辣椒的批發價大概要5.6元,但絕對是價有所值。
工人在護理
“8畝大棚年產辣椒有幾萬斤,但平時的采摘數量大概只有幾千斤,而我們村里還有別的工作要做,不可能每天都熬夜賣辣椒。”何東風說,他希望能找到長期合作的酒店、食堂或者超市,按照市場上的批發價格把辣椒銷售出去,避免爛在大棚里,從而幫助到那些貧困戶。
記者呼吁:如果您是蔬菜批發商,或者剛好長期需要批量辣椒,請與當地負責人聯系,為當地的貧困戶們送去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期待您加入脫貧攻堅戰的陣營。
圖為大棚辣椒面臨滯銷。記者 朱淳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