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通訊員 侯振彪 楊風勝)來見,來見,相約涌泉;相約在秀美的鄉村里,相約在古老的傳承中。朦朧的大山,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就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樸素的山石像乖巧的童子迎立左右,蔥郁的樹杉伴著山泉叮咚歡唱,群山蒼黑似鐵,莊嚴、肅穆。雨后青山,整個山坡都是蒼翠欲滴的濃綠,沒來得及散盡的霧氣像淡雅絲綢,一縷縷地纏在它的腰間,陽光把每片葉子上的雨滴,都變成了五彩的珍珠,像是要特意給涌泉王后制作鳳冠。遠看,恍如仙境,近觀,世外桃源。
涌泉洞。楊風勝 攝
仙境有路,桃源可訪,這里是“洞府之鄉”——涌泉鄉。涌泉鄉,是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下轄的一個鄉,毗鄰長江,以泉冠名,全境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山區。轄區風光秀麗,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文化豐富,是修心養性、尋幽探勝的好地方。
請君移步,隨我一起領略涌泉的魅力,感受天賜的美麗吧。不怕您沉醉,只怕君不醒。
說起涌泉鄉,不得不提涌泉洞。涌泉洞位于涌泉鄉涌泉村伏船山,是個正處發育期的天然溶洞,洞內清泉奔涌,流經全洞,終年不竭,故而得名。根據有關研究勘測,涌泉洞約形成于中生代的晚白堊紀,是天然斷層裂隙產生崩塌而形成的溶洞,洞內總面積13000平方米,由大小不一的十廳、數十景觀組成,如風洞、天池、醉石、石花、石簾、石幔、石筍、石柱、天河府、蟠桃樹、蟠桃林、桃花溪、陶潛石像、蓬萊垂釣、桃花渡口和桃源壁畫等等。據記載,四百多年前的明代,有人駕小舟秉燭到此尋幽探勝,在洞中主廳的“蟠桃樹”下對弈過。1984年作為旅游點正式開發觀光,已開辟游程1400米,其水路游程約800米,還有一泓尚未開發暗湖約千余平方米,發出奇異聲音響如海潮, 水石相映,微妙絕勝,令人心馳神往。加之其山泉之水尋覓不到源頭,仿佛是從“涌泉仙子”懷抱“寶葫蘆”里瀉出,洞內空氣清新,氣溫適中,濕度相宜,暗河四通,潛流漫布,暗河與潛流猶若天作,若是邀三五好朋兼游水陸,實乃別有情味,妙趣橫生。
涌泉代山水庫。楊風勝 攝
從游涌泉洞的沉醉中醒來,腳步跟隨藝術的指引,去欣賞根雕。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涌泉村有位民間老藝人名叫童前木,他身懷竹雕絕活技藝,所雕刻的作品,都是利用別人伐竹后留下的廢棄竹蔸,經過篩選,用于雕刻竹茶壺、竹酒器、竹餐具等工藝品。制作這些富有特色的工藝需要近60余件各種不同的工具,工藝流程也較為復雜,主要有選材、脫脂、定型、加工、制把、制蓋、裝嘴、打磨、拋光、上漆等。他所制作出的作品融民俗、民風和民間文化于一體,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賦予了竹雕深厚的文化內涵,副省長朱虹對涌泉根雕贊不絕口。
懷著對民間藝術的崇敬之情,依依惜別,緩步走進了新農村。“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曾經貧困的山區農村如今已經變了模樣,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通向農家小院,一棟棟裝飾一新的小洋樓掩映在綠樹叢中,一個個規模種植基地充滿生機。涌泉鄉的千畝油桃蔚為壯觀,陽春三月,千畝油桃萬花齊放的壯觀景象,仿佛走進桃花源,空曠的田野里,嗅著眼前的芬芳,眺望遠方的青山,混覺蒼穹亦是青山,空氣彌漫香甜。而早有盛名的黃洞村油菜花,在花開的季節,那隨風翻涌的金燦海洋,那層次分明的黃綠地毯,吸引大批旅游者來此拍照欣賞,他們徜徉在花的海洋里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微風拂過,花香在耳鬢鼻尖,像是戀人的輕吻、呢喃。
涌泉鄉黃洞村。楊風勝 攝
輕輕地擁著花的香甜,強自保持清醒,去領略水的柔美。沿著崎嶇而又平坦的山路,從鄉鎮街道一路向西,就可以看到戴山水庫。戴山水庫位于涌泉鄉戴山村,被綿綿的群山懷抱,碧波萬頃,水光浩淼,深邃純凈,是一座以山泉水為來源兼有生活用水、灌溉、防洪等綜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庫。水庫周邊植被繁茂,峰巒疊嶂,古木參天,滿目蔥蘢;如此天然氧吧,再加上那些時隱時現,古屋村落、小橋流水、形態各異的小動物,著實令人流連忘返,許多都市麗人慕名前來駐足。此間暫不感慨,我們還是去聽茶戲吧。
茶油健身,茶戲悅耳。據說朱元璋在統一天下后,將廬山腳下涌泉茶油封為“御膳用油”。而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也在吃過茶油后,揮筆寫下“芳香滋補味津津,一甌沖出安昌春”的佳句。漫步山間茶樹林,細細品味,清風和著茶香,陽光蕩起音符,聽,是誰在歌唱?銀鈴般的笑聲傳來,原來是采茶女們背著背篼像蜜蜂一樣在茶園里穿梭,一邊勞動,一邊歡樂地編唱。優美的曲調加上淳樸的歌詞,是她們用最直接的生活場景,憧憬未來、歌唱勞動、表達愛情。可惜,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采茶歌已經越來越少。紅塵滾滾,腳步匆匆,當你覺得累的時候,何不放空自己,從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脫離出來,在蒼穹下、在群山懷抱中、在唯美鄉村里,做一天茶農,歡唱采茶歌,領略茶女情,縱享大自然賜予的財富和快樂呢?
一碗帶鍋巴的糯米飯,既可作主食,也是一道菜。楊風勝 攝
半睜微醺的眼睛,聽誰在呼喚?去吧,跟隨心靈的指引,無需刻意,踩著迷醉的旋律,向往靈勝之地——聽聽戲,歇歇腳,嘗嘗美味佳肴!據說,涌泉美味饞死貓,誰知道?誰知我知道,莫當吾炫耀,與君歌一曲,請君為腹傾耳聽,世外酒肉不足美,涌泉特色饕餮醉。且不提傳承小菜、民間佳肴,但說頗有盛譽的涌泉油面和涌泉葡萄,那真是不可不警惕卻又越警惕越陷越深的舌尖上的誘惑。涌泉油面是淳樸的山民用純手工制作的山藥油面,也因此被稱之為“涌泉手工山藥油面”。其做工之精細,食藥之精妙,無不令外來游客拍案叫絕。它細膩光滑,掛起來像瀑布,吃起來忘評價;它柔絲百轉,烹調時如天女翩舞,入腹后還夢繞魂牽。如此色香味全,再伴隨健脾胃、降血壓、祛風寒、催母乳等功效,這般上好佳品,試問誰能忍住它的誘惑?誰能忍心把它忘卻?與涌泉油面相得益彰的涌泉葡萄,也是區內美味界的“一霸”。它那亮晶晶、圓溜溜的模樣,在陽光照耀下透出淡雅光芒,毫不避諱自己的清馨可愛,若輕輕地揭開它的外衣,便呈現出一個嫩嫩的半透明的果肉,那散發出的迷人味兒,著實使人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要是一口咬去,定得滿嘴香甜。只可嘆:葡萄唯有成熟時,手工油面難量產;醒世言:勿空嘆,人生在世惜眼前,莫待花落流水去,徒留傷感;后人傳:只等好時節,尋美去涌泉。
黑瓦白墻別致小院,小橋流水淳樸人家,百年古樹,遍野山花。走在古村的路上,被周圍滿目的青綠包圍,撫摸著墻上的印跡,想象著過往的時光,歲月在這古村沉淀下來的美等在這里,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