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通訊員 程廣紅 余國慶 文/攝)“結根布洲渚,垂葉滿皋澤;匹彼露葵羹,可以留上客。”這是南朝浙江詩人沈約寫的這首《詠菰詩》,所詠之菰,就是茭白,這首古詩可說是中國茭白第一詩,從茭白的栽培環境、生長形態,寫到了茭白的美味口感和食用價值,成為中國茭白史上最為動人的抒情吟唱。端午節前后,江西省瑞昌市范鎮良田村3000畝茭白迎來了最佳采摘期,“肥嘟嘟”的茭白不僅大獲豐收,還引來了江西省水生蔬菜(茭白)觀摩會在這里召開,全省茭白種植大戶云集到這里現場觀摩。
采摘茭白
始建于2011年的瑞昌市范鎮良田茭白基地,通過幾輪土地流轉,目前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基地從浙江臨安引進了浙玉茭1號、浙玉茭2號、八月白、十月白等10多個優良品種,采用無公害蔬菜生產流程,優越的水土環境,使種植的茭白無污染、品質好,不僅拉長了茭白種植和成熟周期,而且基地可以全年產出茭白。據悉,茭白自上市以來,除滿足江西市場外,茭白還銷往浙江、廣東、湖北、安徽等地。
成包的茭白
每年端午節前后,正值第一茬茭白上市之際,整個良田的田間滿眼蔥綠,剝開茭白層層的皮,白白嫩嫩,微甜清香。該基地負責人介紹,第一茬茭白全面上市,畝產達3000多公斤,預計總產9000多萬斤。茭白種植從定植到收獲全部人工勞作,不僅為種植大戶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益,還為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整理茭白
為及時將茭白收割并分揀,公司就近雇傭了500余名工人。當地農民在該基地務工收入每天80元至100元,按平均每畝年用工60個計算,當地農民每年務工收入可超過1萬元,茭白種植已經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不僅如此,市民可以前往范鎮到田頭體驗農活,分享茭白豐收的喜悅,還可到農家樂嘗嘗新鮮采摘的茭白,一道范鎮良田產的茭白就能點亮一桌家常便飯。
包裝好的茭白
茭白享有“水中人參”的美譽,良田的茭白已經成為范鎮的一項特色農業,經過多年的宣傳,良田茭白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使得范鎮的資源優勢得到了進一步的利用和發揮,茭白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如今,只要一提起良田,很多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無公害“范鎮良田茭白”,“ 范鎮良田茭白”猶如一張名片深深印入了周邊省份客商的腦海。
銷往遠方
在江西省水生蔬菜(茭白)觀摩會上,與會人員來到瑞昌市興隆蔬菜茭白專業合作社,現場了解水生蔬菜茭白種植、采收、包裝和儲存等工作情況。據介紹,近年來,范鎮在市委農工部的引領下,注重農業產業化發展,以興隆合作社為依托,大力發展茭白特色產業,種植規模位列全省第一。2016年,瑞昌市茭白產量達到9000余噸,實現產值超2000萬元。
與會人員表示,瑞昌茭白產業規模大、品種多、技術規范,并且經濟收益高,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與此同時,瑞昌在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吸納農民就業增收等方面有足夠的經驗,大家將以此次現場觀摩會為契機,多多吸收和借鑒成功經驗,推動本地蔬菜產業綠色高效發展。
連片的茭白
圖為范鎮良田采摘茭白。記者 朱淳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