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在盛放純凈水的水槽中進行掃描
確定竹簡擺放順序,分區剝離
有句話叫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這句話用在江西省博物館內參觀“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的游客觀眾身上,則是普通群眾對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馬蹄金、麟趾金、鎏金車軎、玉具劍、韘形佩等文物流連忘返,而懂行的觀眾則會在有銘文的文物前久久佇立,在2000多年前的竹簡圖片前驚嘆不已——哪怕目前展示的僅是竹簡中的“斷章”與“片言”。
隨著考古的深入,人們開始有這樣的共識: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文物最大的特點不是珠光寶氣,而是文字特別豐富。說到文字,毫無疑問當屬5000枚之多的竹簡。專家說,這批竹簡,是江西考古史上首次發現,也是我國漢代考古極其重要的大發現。解讀竹簡文字,有助于人們了解2000多年前的文化、藝術、社會生活等,字字千金難換。
2015年5月竹簡被發現,同年11月開始清理竹簡,再到目前,劉賀墓出土的這批竹簡一直處于神秘狀態。“目前竹簡還在加固,絕沒有像網絡所說進入到釋讀階段。”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那么,這批竹簡怎樣被發現,文保專家如何呵護它們,它們目前傳遞出怎樣的信息,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員。
萬幸——竹簡差點被清理掉
2015年5月初,海昏侯墓在清理完西北角之后,大家都知道西回廊有復雜的堆積現象,那里一堆泥巴,亂糟糟的,有散碎的漆皮,復雜的器物堆積。
前期清理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爛泥巴里那一團黑乎乎的東西就是竹簡。一說到這里,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文物保護組組長管理便有些后怕。她說,要不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國家專家組成員、湖北荊州文保中心主任吳順清及時趕到,這批竹簡可能被當作一般的漆器或竹笥給清理掉了。原來,這批竹簡當時糟朽得很厲害,有的碎成一塊一塊的,有的成了渣渣。它一塊一塊既像漆器的殘塊,它一絲一絲的又像竹笥。
誰也沒有把它往竹簡上想。
按照考古的步驟,先要明確文物的性質,清楚分析文物堆積之后,才能做下一步的清理工作。我省考古工作者此前誰也沒有提取過竹簡,也不認識它,大家不敢動,只有向國家文物局求援。吳順清這時候趕來,他只看了一眼就認出這是竹簡,并提出對西北角文物整體提取到實驗室清理的方案,最大限度保護了這批寶貝。
細致——每枚竹簡都有“身份證”
徐長青說,整個竹簡文保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流程,首先是清理剝離,接下來是洗簡、脫色,最后才是文字釋讀,而三維掃描、正射影像掃描、紅外掃描等高科技手段貫穿整個流程的始終,文獻釋讀工作全面啟動要明年。
去年11月起,竹簡進入文保用房,清理工作拉開序幕。管理告訴記者,剝離并不像揭開一張皮那樣簡單,一剝就能拿走。他們首先要對竹簡的狀態進行一個記錄,然后做一個初步的清理,并對它進行正射影像拍照。然后,他們用一些特制的、特別薄的小竹簽,一邊剝離一邊結合正射影像圖進行編號記錄,相當于竹簡的身份證號碼。他們還要對每根竹簡分階段進行三維掃描,把竹簡制作成一幅幅三維圖像,為后期竹簡修復提供數據參照做準備。
竹簡剝離工作大約進行了一個多月時間,管理這個團隊發現,這批竹簡竹子的內部結構已經破壞,竹子纖維已經斷了,一碰就會碎。按照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的要求,他們緊急停下手中的剝離工作。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里,經過反復測試、模擬試驗,他們從上百種試劑中選中了一種加固劑。這種加固劑是一種高分子液體,滲透性很強,竹簡泡在里面,這種液體可以滲透到竹簡內部結構的斷裂處,填補纖維空隙,同時對竹簡本身也沒有傷害。即使有了加固劑的“撐腰”,完成5000枚竹簡的清理剝離工作也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經過清理發現,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23厘米長,5毫米寬,2毫米厚。有專家表示,海昏侯墓的竹簡是漢簡其中一種標準尺寸。
驚喜——部分歷史典籍或因此被改寫
竹簡剝離之后,文保人員對其進行了一次初期的紅外掃描。
紅外掃描能使竹簡上原本因年代久遠、泥水浸泡等原因淡化的字跡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徐長青說,實際上這次紅外掃描,并不是為了文字釋讀,而是為了留存一份保護性資料。但是結合這次掃描,對上面的文字進行了一個簡單的釋讀。即使是簡單的、初步的釋讀,這批竹簡已足以讓人欣喜。
楊軍告訴記者,從目前竹簡的實驗室初步清理和保護情況看,竹簡內容大約包括論語、易經、禮記、醫書、五色食勝、悼亡賦和簽牌、奏牘等八個部分。其中《易經》的經文首先解釋卦名的含義,然后自《彖》傳以下的內容與選擇類《日書》類似,它雖然在排序上與傳世《易經》相同,但又在內容上和傳世《易經》差別較大;醫書的內容與養生和房中術有關,它在馬王堆帛書《天下至道談》中記述的“八道”之上,增加“虛”“實”二者而成為“十道”;《五色食勝》記述是以五種顏色代表相應食物,類比于“五行”相生相克的方術類內容;《悼亡賦》中出現描寫冢墓的文字等。專家稱,2000多年前的古籍即將面世,或許涉及以上八個部分的歷史書籍有的將被改寫。
接下來,這批竹簡要進行洗簡、脫色、釋讀等工作。“這幾個流程預計也要半年以上的時間。”管理說。洗簡這個過程也考驗人,既要把竹簡上的附著物、泥土洗掉,又不能把字洗掉。管理說,這個階段普通毛筆都顯得太硬,他們選用的刷子的軟性、韌性要比之高幾倍。因為竹簡時間久了,顏色深了,墨跡對比不明顯,而脫色這個流程,就是通過特殊的試劑還原竹子的本色,使墨跡對比更明顯。因為顯色的過程很短,脫色幾乎與文字釋讀流程同時進行。
可以預見,當文字釋讀全面開始時,浸潤到竹簡骨子里的文化瑰寶將閃耀出更燦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