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孩子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通訊員 徐建中 文/攝)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前夕,瑞昌市賽湖農場有關負責人來到當地的賽湖學校,對該校的30多名留守兒童送去了書包和學習用具,勉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近年來,瑞昌市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關愛活動,使全市1萬多名留守兒童全部上學,無一人失學,確保了全市留守兒童中的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
愛心人士現場捐資
瑞昌市是一個勞務輸出大市。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興起,到沿海發達城市打工成了廣大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首選,該市勞務輸出最高峰時期達20多萬人。近年來,該市唱響經濟發展“好聲音”,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吸引了許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和創業,讓相當一部分“候鳥們”選擇留了下來。到目前為止,該市在外務工人員青壯年勞動力仍然有10多萬人。
賽湖農場給留守兒童送文具
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入發達城市打工,產生了一大批新的未成年人群體——留守兒童。根據民政部門統計,該市農村適齡留守兒童有10001人,占農村適齡兒童的59.8%,其中小學有7751人,初中有2250人,寄宿生有3892人,父母親一方在外務工的有4631人,父母雙方都在外地務工的5670人。
留守兒童大部分處于0——14周歲,父母出去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教育無法代替孩子的父母,這些孩子最渴望的莫過于父母的愛。因此,留守兒童普遍產生了“親情饑渴”,不少孩子學習受到了影響。
愛心人士現場捐資
如何彌補留守兒童缺失的親情?瑞昌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建立家庭、政府、學校盡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關愛留守兒童
為促進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該市非常重視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如春季、秋季開學第一堂法制課,法制副校長到聯系點學校授課,送法進校園發放普法小冊子,宣傳了留守兒童必備的安全常識與法律知識,通過特殊的關愛教育和情感撫慰,彌補家庭教育缺失,促進留守兒童身體、心理、品格健康成長和發展。
為了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該市大力宣傳國家保護兒童少年權益的法律法規,宣傳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的職責任務,宣傳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加強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工作,落實留守兒童的監護責任主體,為留守兒童提供生活保障,確保留守兒童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關愛留守兒童
積極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該市把開展“留守兒童代理家長、代管中心”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廣泛開展“代理家長志愿者”、“手拉手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以真情換真心主題班會”、“愛心媽媽情系留守兒童”、“集體生日快樂會”、“親情信息月月送”等系列活動。
該市明確各中、小學校長為關愛留守兒童管理服務工作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本班留守兒童管理直接責任人。該市所有中小學與民政、公安、關工委和村(居)委會等部門聯合,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落實責任,齊抓共管,與教師、家長(或監護人)、村(居)委會簽訂《留守兒童教育管理責任書》。指定班主任或任課老師與留守兒童結幫扶對子,村委會成員要與心理障礙明顯、性格暴躁的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做好“五個一”,即:給每一個留守兒童建立一份成長檔案,每一天與一名留守兒童進行交流,每周走訪一個留守兒童家庭,每月與他們的父母通一次電話,敦促留守兒童每學期寫一封親情信。
孩子們參觀剪紙
該市還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指定留守兒童心理輔導教師,定期組織留守兒童心理講座,進行心理輔導。動員社會有識之士、企業家贊助,號召師生募捐,籌措資金救助貧困留守兒童,不讓一個留守兒童失學,并獎勵積極追求進步的優秀留守兒童。
開展感恩體驗活動,如:“記住爸媽的好”、“我來當一天老師”等,實現以人育人的目的;開展“有話給我說,有難我幫你”等交流活動,實現以心換心的目的。
留守兒童參加科普活動
對于正處于無人監護、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狀態,且暫時聯系不上外出務工父母的農村留守兒童,當地政府就落實近親屬、村委員會或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臨時監護照料,并依法采取措施,確保適齡的失學輟學留守兒童返校復學。為了幫助貧困孩子能繼續上學,教育部門減免了他們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等一切費用。
為了確保每個留守兒童有人管,該市教育部門對每名農村留守兒童實行“一人一檔”,建檔立卡,全面記載農村留守兒童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實際監護情況、監護類型、家庭經濟來源、救助幫扶情況等六大類信息,實現數據監測全覆蓋。
關愛留守兒童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用真誠感動著每個留守兒童那顆幼小的心靈,讓每一名留守兒童在親情溝通、學習輔導、生活照料、心理成長、安全監護等方面需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從而激發他們好好學習,熱愛生活,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歡樂、陽光。
圖為該市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記者 朱淳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