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一年,校園里身著學士服的身影提醒著離別即將到來,而這場離別讓二手物品市場逐漸火爆。在閑置物品得到物盡其用的同時,二手物品買賣騙局也層出不窮。近日,記者針對南昌高校二手物品市場現狀進行了采訪調查。
網絡平臺
半數以上學生通過閑魚等軟件交易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半數以上的同學選擇通過閑魚、轉轉等應用軟件來進行買賣交易。“閑魚就和淘寶一樣,買賣雙方的交易有第三方在把控。如果商品質量未達到描述狀況時,買家還可以提出申訴,所以我覺得它更安全靠譜一些。”華東交通大學陳晨(化名)說道,“我不久前通過閑魚把閑置的ipad出售了。”
網絡平臺魚龍混雜
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和參與門檻低的特性,一些平臺依舊是魚龍混雜。江西農業大學舒沁(化名)就曾被騙過,“我在網上買了個閑置的粉餅,但收到的粉餅是過期的,而且也沒能追回我的損失。現在我的室友都不敢輕易在網上買二手的東西。”南昌航空大學李毅(化名)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我同學買電腦的時候被偷偷換貨了,拿到的電腦和之前看的不是一個樣。所以在網上買二手貨一定要留個心眼,收貨的全過程可以錄下來,萬一出了問題還能作為申述的證據。”
校內交易
畢業季高校“跳蚤市場”火爆
校園畢業季“大清倉”出現的二手物品市場也叫跳蚤市場,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南昌航空大學、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和華東交通大學等高校“跳蚤市場”也拉開了帷幕。記者經過調查采訪,部分同學選擇通過“跳蚤市場”買賣閑置物品。
“這兩個拳套賣50元,您還別嫌貴,當時我買它的時候180元一個!”、“這本書5元一本,要是喜歡多挑幾本我送你。”、“這個小桌子15元拿走吧。”……身處在跳蚤市場,這樣的叫賣聲不絕于耳,商品幾近包羅大學生活必需的物品。江西師范大學林珍(化名)說:“跳蚤市場如夜市般的熱鬧,在我看來就像是離開校園前的一場狂歡,賣的東西雖然很便宜,但更多的是對學校、對學弟學妹們的情誼。”
大叔大媽也來校內“練攤”
跳蚤市場的發展仍存在著問題。首先體現在宣傳力度方面,有南昌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的同學表示不知道學校里會舉辦跳蚤市場,這無疑限制了跳蚤市場的規模化發展。另外,跳蚤市場運營不規范。南昌航空大學鄧旭(化名)對記者說:“跳蚤市場沒有規矩和標準,哪些人能做攤主?出售的東西質量如何?商品價格有沒有一個范圍?校學生會是否監管這些攤點?我看過有些攤點不全是學生,也有一群大叔大媽在擺攤,這好像失去了學生交易平臺的意義。”
建議
對“跳蚤市場”攤位實名制
網上專業平臺交易及跳蚤市場在實際操作中都存在質量能否確保的問題,“跳蚤市場”是否有必要再繼續下去?江西師范大學劉筠(化名)表示:“跳蚤市場可以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價格也便宜,學生們表示這樣一個平臺應該被學校多重視一些,讓它發展得更加正式。”他還補充說,“有些攤點賣的東西質量很差,希望能有準入的監管,對攤點實行實名制。”
“除去閑魚等專業的二手轉賣應用軟件,百度貼吧、微信和QQ等社交軟件在高校的二手物品交易市場中也占據著重要位置。”南昌大學吳珊(化名)說:“通過學校貼吧和微信、QQ轉賣群有一個好處就是來源可溯。在買賣東西之前可以確定對方的身份和進行線下交易。”
讓二手物品成為文化創意產品
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尹忠海認為,隨著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的上升,與之相關的二手貨市場也隨之擴大。對于這一市場,應該著力進行綜合利用: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克服大學生二手貨的分散化、短期化的弊端。二是進一步倡導產品分類與公益行動相結合。如設立公益性組織管理介入流動教材制度,倡導舊教材再利用。三是強化有序、綠色、衛生三位一體機制。如建立二手貨消毒制度。四是拓寬變廢為寶的渠道。如發揮大學生的文化活力,對一些二手貨進行再利用,使之成為文化創意產品。(記者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