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文/攝)“翠云梢云自結叢,輕花嫩筍欲凌空;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仲夏季節,驅車延著昌銅高速一走進“中國毛竹之鄉”銅鼓縣境內,仿佛走進了竹的海洋,滿山的翠竹,在風中搖曳,發出動聽的聲響,像是誰吹響了一支巨大的竹簫,演奏著一支深沉的樂曲。
銅鼓縣地處江西省宜春市西北部,是一個小山城。這里有著良好的生態資源,森林覆蓋率達到87.4%,并且擁有豐富的毛竹資源。近年來,銅鼓縣依托優質毛竹資源優勢,通過轉變思路,實現科技創新,研制生產出填補國際空白的竹鍵盤、竹鼠標、竹U盤等竹質電子系列產品,這不僅提高了竹產品附加值,促進了產業升級,還增加了林農收入。
銅鼓的毛竹
A、產品創新:一根毛竹實現產值1600元
銅鼓縣是江西省主要毛竹產區之一,人均活立竹和木材保有量居全省第一。全縣有毛竹林面積約46萬畝,活立竹約5600萬根,筍竹加工企業80家,竹產業總值約6億元。縣城城區、棋坪鎮、高橋鄉等地的江橋公司竹產業基地規模已達33918平方米,在2016年資產總額為17694萬元,實現銷售收入達1.6億元。
“銅鼓縣毛竹資源豐富,全縣有活立竹5500多萬根,毛竹加工產品多為竹涼席、竹筷子、竹地板。”騰達竹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賢成見到記者,打開了話匣,“早期每平方米的竹地板最高可賣240元,后因產品同質化嚴重和無序競爭,2007年毛竹收購價提高了20%,售價卻降至每平方米110元,企業幾乎是零利潤。”
傳統銅鼓的竹制品
毛竹加工產業如何突圍?“轉型升級才是唯一出路。”王賢成深有感觸地說。銅鼓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打出轉型升級“組合拳”,出臺激勵政策推動毛竹加工企業進行產品創新,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的粗加工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關閉或轉產。
奔步科技是首家進行產品創新的竹制品生產企業。奔步科技負責人馮緒泉告訴記者,前幾年公司與世界竹藤組織、國家林科院合作,研發了全球第一款竹鍵盤、竹鼠標,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國家。
嘗到了創新甜頭,奔步科技加大研發力度,開發了10大系列80多個品種的毛竹產品,獲4項國家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國際專利。馮緒泉高興地告訴記者:一根十幾塊錢的毛竹經過精深加工,附加值最高可達1600元。
B、 工藝創新:鮮竹瀝每公斤售價1.6元
竹子一身都是“寶”,除了食用、藥用外,竹子在科技用途上也十分廣泛。目前,銅鼓縣竹產品種類繁多,其中以江橋公司自主研制的竹健盤、竹鼠標、竹電腦外殼等竹產品最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憑借其獨特的產品技術榮獲了56項發明技術專利,其中包含了2項國際專利。竹業已成為銅鼓縣林農增收致富和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從銅鼓人制作的竹雕也可以看出,竹子已經成為當地旅游的創意產品。
毛竹工藝品
以前,在毛竹炭化過程中,附產品鮮竹瀝一直被忽視,沒有加以利用。現在這種局面發生了改變。記者走進了竹君公司,只見企業將竹片炭化過程中產生的廢液進行收集,經初濾、精濾、分離和消毒處理后,提取高濃度的鮮竹瀝,可直接應用于醫藥、食品等行業。
“一根35公斤的毛竹,炭化過程中可提取純鮮竹瀝2公斤,賣給銅鼓幾家醫藥生產企業,每公斤鮮竹瀝售價1.6元。”竹君公司負責人向記者算了一筆賬。
竹君公司還與海王藥業合作,研發出的鮮竹瀝飲料已完成各項認證,即將批量生產,鮮竹瀝的價值有望增加10倍。據介紹,提取鮮竹瀝的技術已在全縣竹制品生產企業推廣,每年可增收4100萬元。
竹筍也是當地一道美味
C、技術創新:一噸下腳料附加值1855元
毛竹加工企業每年產生數萬噸竹兜、竹尾、鋸屑、竹節等下腳料,曾被用來當柴火或當成垃圾燒掉。
如何變廢為寶?銅鼓縣引進了5家生物質能源企業,以竹兜、竹尾、鋸屑為原料,將這些廢棄物吃干榨盡。
記者來到友林能源科技公司,只見企業運用生物質綜合熱裂解技術,實現生物質可燃氣、竹醋液、竹焦油等附屬產品的綜合聯產。據介紹,一噸竹屑竹蔸收購價約480元,經粉碎、烘干、成型、炭化等工序,可生產出可燃氣220立方米、機制木炭330公斤、醋酸260公斤、焦油50公斤,總產值1855元。
毛竹工藝品
這些下腳料不僅被吃干榨盡,還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該公司將可燃氣體收集起來后,用來燒鍋爐,將蒸汽銷售給華裕、佰利達等6家企業,既節約了能源,又減少了環境污染。目前,全縣5家生物質能源企業年消耗毛竹下腳料5萬噸。
友林能源負責人告訴記者,毛竹下腳料經破碎切斷、干燥殺菌、粉碎研磨,還被加工成干燥竹粉,作為竹制品、蚊香、造紙等原料。目前,全縣4家竹粉加工企業年加工竹粉1萬余噸,年銷售收入達1200萬元。
圖為銅鼓毛竹。記者 朱淳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