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年高溫、旱多雨少、瘧疾高發的埃塞俄比亞南OMO區,在江西企業總承包建設的糖廠工作,是當地很多居民的夢想,甚至連埃塞俄比亞首都的工人也慕名前來求職。在這片非洲大地上,究竟發生了什么故事?

江西企業幫當地居民打水井。
◎江西企業進入非洲
埃塞俄比亞素有“非洲屋脊”之稱,伴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其成為很多中資企業投資開發和工程承包的熱門地。
2013年8月,我省重點扶持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聯集團與埃塞俄比亞糖業公司簽訂Omo Kuraz5糖廠合作協議,合同總金額6.47億美元。2015年項目生效,江聯集團成功進入非洲市場。項目位于埃塞俄比亞的南OMO區,地偏路遠,路況不佳,從埃塞俄比亞首都到此地至少需兩天車程。這里還有各種不知名小蟲,人被叮咬皮膚就會腐爛。蚊子多帶瘧原蟲,所以這里也是瘧疾高發區。
江聯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項目現場距最近的小鎮金卡約250公里,周邊無任何基礎設施,更別說電力、飲用水、網絡,只有時好時差的手機信號。每天晚餐后,項目部的人員都會在生活營區四處溜達,只求有信號給家里報個平安。
◎提供崗位超4萬個
江聯集團副總裁譚勝輝說,OMO5項目主要生產精糖及高質量原糖。在未來,糖廠穩定期的產量估計達54萬噸,不僅能夠滿足埃塞俄比亞國內需求,還可出口國際市場。項目配套120MW電站,糖廠生產剩余的電量將并入埃塞俄比亞電網,直接往鄰國肯尼亞銷售輸送。
糖廠項目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目前當地已有300人在糖廠工作。在未來的項目建設高峰期,預計可為當地提供超過1000個就業崗位。在項目建設完成后,直接提供超過4萬個就業機會。同時,糖廠其他配套建設,如甘蔗種植園、酒精廠等,也將給當地人帶來很多就業崗位。
隨著項目建設的展開,當地部落越來越多居民開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能吃上很多人吃不上的“英吉拉”(埃塞俄比亞的傳統主食)。在項目的推動下,當地兩個部落甚至達成和解,結束了原始爭奪的歷史。如今,當地居民都說:“今后,我們就是糖廠的保護神。”
◎工人千里來求職
江聯集團項目部還將生活水源、電源引給當地居民使用。今年正月初三,當地8個部落酋長一起來給江聯集團項目部拜年,感謝江西企業給他們解決了飲水問題。當地有經商頭腦的人看到了商機,在項目生活營區周邊開了餐館、酒吧、咖啡廳、小賣部、小客運站等。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發展成一個小城鎮。
目前,糖廠項目建設已影響到周邊數百平方公里,當地勞工來自不同地區和種族,距項目500公里的阿巴門奇、索多地區工人慕名來找工作,甚至還有來自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工人。
“作為江西企業,我們走出去絕不是為了轉移過剩產能,而是要在海外叫響‘江西制造’品牌,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為當地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改善出力,這也是我們受當地熱烈歡迎的原因。”譚勝輝說。(文/圖 全媒體記者廖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