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文/攝)“南陽仙境江家嶺,迤邐山村巷陌深;黛瓦紅墻輝石板,斷崖飛澗映層林……”盛夏季節,記者應邀來到江西省瑞昌市南陽鄉參加“瑞昌南陽首屆荷花文化節”采風,順道來到該鄉排砂村石門水庫庫尾的江家嶺自然村進行采訪,盡管天氣格外炎熱,但茂密的森林,旖旎的風光,仍然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前來觀光,許多詩詞愛好者詩情大發,隨口吟誦著朗朗上口的詩句。
江家嶺風光
“你不是朱記者嗎?我還記得你的模樣,5年前你來采訪過我,自從你在這采訪并報道后,我們江家嶺開始出名了?!眲傋哌^江家嶺大橋,迎面而來的一名穿著印有“碧水清蓮,荷美南陽”字樣襯衫的老漢跟記者打起了招呼。
與老漢握過手后,才想起對方就是記者5年前采訪過的該村留守村民周升淼?!拔蚁肫饋砹?,你妻子名叫周升紅,是一對‘兄妹’夫妻。還有周升孟、周木香也是一對留守的‘兄妹’夫妻?!庇浾咴谂c周升淼打招呼的同時,不忘記打趣。
“特別的感謝你們新聞媒體的記者,經過你們的報道后,江家嶺開始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村民開始回遷?,F在的江家嶺成了一塊寶地,每天到這里觀光旅游的人特別多!”周升淼一面給記者遞煙,一面笑著對記者說,“橋梁搞好了,橋對面的祠堂建好了,路面硬化了,路燈安裝了,還增加了多條游船,餐飲業也火起來了。”
江家嶺自然村位于橫立山鄉的山腳下,石門水庫的庫尾,屬于南陽鄉排砂村管轄,是一個典型的深山庫區古村落。近年來,南陽鄉堅持生態發展,致力綠色崛起,江家嶺是該鄉重點打造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點。在當地政府引導扶持下,江家嶺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山水風光,大力發展觀光、養生旅游,走上了一條生態與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和諧發展道路,使江家嶺成了一道秀美的生態畫廊。
“故鄉的水多清,故鄉的山多翠,我見山水心欲醉,山水見我喜上眉……”就在記者與周升淼交談時,旁邊一位拿著一本由當地政府出版的《蘇亭》畫冊,念著里面有關江家嶺內容的詩句。
記者注意到,粼光閃爍的狹長庫面,覆蓋兩岸的香椿、柑橘、樟樹,青石板鋪就的村道,拾階而上的巖石臺階,青磚黛瓦與鋼筋混泥土相間的民房,依山就勢的布局……整個江家嶺就像一處“世外桃源”。
為人民服務的門頭
據介紹,始建于1958年的石門水庫,是瑞昌最大的水庫,總庫容2240萬立方米。近年來,歷經多次加固除險,加上多年來的生態保護,滴翠的峽景,清清的庫水,峰回路轉,給人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秀麗的山峰,清新的空氣,把整個庫區裝扮成了一道山水相依的畫廊。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石門水庫的美,最美在西北端庫尾。而西北端庫尾就是江家嶺自然村。江家嶺自然村就象一條狹長的“江”,“江水”橫亙在村的中間,將全村分成兩半,隔成一“江”兩岸,當地村民稱這里為“小三峽”。2008年,隨著國家渡改橋政策的落實,新建的江家嶺橋將兩岸連接在一起。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目前,江家嶺正傾力打造具有原生態味道的宜居、宜業、宜游、和諧的秀美鄉村,建成了香椿、柑橘、竹林生態養生景點,已初步形成以餐飲、休閑、娛樂、農特產品銷售于一體的產業發展框架。
來到江家嶺,游客不僅可觀光、采摘、收獲農產品、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樂,甚至親自參與部分勞動過程,所有這些都成了游客的至愛。因此,前來的游玩、觀光的人越來越多。
倒影藍天
“江家嶺庫區常年清水養魚,沒有投放任何飼料,共有鯽魚、鯉魚、鳊魚、鯰魚、青魚、草魚、甲魚、鰱魚等20多個品種,每到周末或節假日,當地及周邊縣市喜愛垂釣的人士慕名而來,品嘗村民從庫區捕撈上來的鮮活魚蝦,別有一番情趣。每到柑橘收獲的金秋時節,可上山親自摘新鮮柑橘品嘗?!敝苌嫡f。
觀光旅游增加了農民的收益,很多村民由此而走上了致富的大道。如住在江家嶺橋頭的村民周仁平、周小梅夫婦,像父親周升孟、母親周木香一樣,也是一對同族“兄妹”夫妻,原來在外務工,看到家鄉的游客越來越多,毅然返鄉創業,創辦了一家“兄弟野味土菜館”,生意特別火,隨后,多家“農家飯店”也應運而生。
“我們在外地打工10多年,一直沒有掙到什么錢。現在孩子大了,老人又上了年紀,再在外面打工行不通了,就決定回家創業,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敝苄∶房煅钥煺Z對記者說,“我們這里的食物全部是就地取材,很少到城里去采購,蔬菜是自種的,魚、蝦都是從石門水庫里打撈來的清水魚蝦,味道鮮美,一年20萬元的收益不成問題,只是辛苦一點!”
返璞歸真的好去處
“江家嶺的旅游業開始火了,道路修通了,受益最大的還是我們這些原住民。就拿我們店來說,平時每天3至5桌飯,碰上周末,我們是忙得連軸轉。”說起江家嶺旅游帶來的好處,周仁平更是滔滔不絕。
江家嶺不僅山青、水秀,而且呈現崖多、洞多、泉多、廟多等特點。名崖有強盜崖、掉水崖等10多道山石崖;名泉有雷公泉、電母泉、出水泉、大龍泉等24眼天然流泉;名洞有蛤蟆洞、東泉洞、墳泉洞、觀音洞、橫泉洞等10多處天然小溶洞;名廟有百房廟、才風廟等,整個小山村共有40多處景觀景點。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江家嶺盛產香椿、柑橘、竹筍、山藥,當地政府正大力引導村民發展種植經濟、林下經濟,引導林農生產香菇、柑橘、竹筍、板栗等林副產品,使林農收益比以前大大提高。以前村民靠山吃山,翻山越嶺砍竹賣竹,一年累死累活收入也不過幾千塊錢?,F在,村民不僅不砍樹,不砍竹,還種樹、種竹,靠賣空氣、賣風景、賣優美環境吃飯,村里很多人每年都能賺到10多萬元。
“整個江家嶺現在像個生態園林,天然氧吧,四面青山環抱,森林茂密,風光旖旎,常年云霧縹緲,四季鳥語花香,終年溪水流淌,登高能穿云攬月,入林可枕石聽松。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就有它不同的神韻。晴天的江家嶺,青峰倒映特別迷人;雨天的江家嶺,雨霧繚繞,似在仙宮,如入夢境,給人們帶來另外一種美的享受;而且這里冬暖夏涼,特別適宜人居!”周仁平對記者說。
江家嶺拾級而上的青石板村道
漫步在江家嶺的小道上,透過香椿、柑橘、樟樹、竹林,看到的是一個個不同的畫面,仿佛電視里不停切換的鏡頭,令人眼花繚亂,江家嶺的生態美在你眼前演繹得淋漓盡致,有如進入了一個天然氧吧。
“生態江家嶺,秀美醉南陽。為了進一步發展江家嶺旅游休閑觀光產業,提升江家嶺景區形象,打造更好的人居環境,南陽鄉正在不斷加大投入,完善各項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區內道路通暢,路標、說明牌、路燈、停車場、餐館一應俱全。我們在美化村莊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整個江家嶺景區的品味。”南陽鄉人大主席曹裕雷告訴記者。
圖為多姿多彩的江家嶺。記者 朱淳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