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2月,正值中國新春佳節,彼時,在雪花紛飛的庫赫塞漢特高原,有一群來自江西紅土地上的地礦人,仍然奮戰在建設一線,他們用一腔熱血,譜寫著現代絲路上的傳奇故事。
6個月過去,雪消冰融,這片原本人跡罕至的土地也歷經翻天覆地的變化,荒蕪的山頭被一座座現代化的工業棚屋所替代,高精度的儀器被運到這里,原始的礦石被粉碎、球磨,重選、浮選,脫水變成黑黑的金精礦,金精礦運回國內冶煉后將變成一塊塊黃燦燦的金條。這就是江西省在伊朗的首個自主開發的金礦項目——夏拉夫阿巴德金礦建設項目。據介紹,該項目8月底將正式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到1.2億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金礦開發建設歷經15個月,江西地礦人又一次展現了奇跡般的江西速度。
2005年的一次調查發現可觀金礦
從20世紀90年代起,江西省地礦局跟伊朗國家地調局建立合作關系,自此,伊朗的一些地質項目中經常能看到江西人的身影。 吳俊華也是其中之一。2005年,擔任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省地礦局下屬國企)董事長的他和公司常駐伊朗的地礦高級工程師董炳輝前往伊朗調研,在伊朗國家地調局介紹的幾個金礦區中,他敏銳地察覺到,在伊朗西北部東阿塞拜疆省內某地帶可能“有點情況”。
當年6月,江西伊達礦業有限公司(省地礦資源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以下簡稱“伊達礦業”)應伊朗國家地質調查局邀請參與這一名為“夏拉夫阿巴德”的金礦開發。
2007年,伊達礦業拿到探礦權,2008年,提交了該金礦區域的勘查報告,吳俊華和同事們發現,在黃土覆蓋的礦山下,是一座走向長大于600米、垂深大于165米的“弓”字形金礦體,礦體平均厚度3.21米,品位(含金量)平均6.87克/噸,預計資源儲量大于10噸,這個資源儲量在國內屬于中型金礦。礦區的外圍有大量金的礦化區尚未勘查,礦山開發后,伊達公司將進行外圍補充勘查,爭取把礦山資源儲量變為大型礦區。
“這絕對是一個很高的品位了”,吳俊華告訴記者,在國內,同樣開發條件是金礦品位在1~1.5克/噸可以贏利,大于2克/噸的礦大家都搶著去開采,而這座金礦品位達到了6.87克/噸,意味著其質量要比國內一般的礦山好上3倍。
自己開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礦床勘查出來了,吳俊華卻犯了難?!拔覀內〉锰降V權后,也就拿到了礦資源的所有權,再利用先進的儀器打鉆,探測地下哪里有礦資源,而開發礦業方面是礦山企業的強項,比如我省的江銅、江鎢等,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在國內,地勘單位找到礦以后,一般將股權或者礦權轉讓給別人,我們回爐資金后繼續找礦,可伊朗的情況不一樣。”
吳俊華告訴記者:“一開始,我們自己不敢開,別人也不敢買,因為很多國內外企業對伊朗都比較陌生,再加上商貿理念不同、當地政策的多變以及國際上的不確定性,這個項目存在較大的風險”。眼看著5年采礦權到期,他心里很著急。2014年6月,他組織人員對礦山進行試采礦,截至目前已累計采礦達2萬噸,順利辦理了采礦權延期。
取得一些經驗后,2016年5月,在省地礦局支持、省商務廳的幫助下,吳俊華終于決定,要做江西國有投資在伊朗黃金開發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正式啟動伊朗夏拉夫阿巴德金礦開采項目。彼時,伊達礦業與伊朗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伊朗金開旺公司,中國人具有絕對控股權(72%)和完全獨立管理權。
2016年9月,海拔2000米高的庫赫塞漢特高原上,秋風送爽,選礦廠基建工程正式動工,幾個月后,全套來自國內的選礦廠流水線設備通過大不里士海關,來到了異國他鄉的同伴身邊……
創伊朗有色金屬礦山建設“之最”
時間到了2017年7月,薩蘭德峰雪融冰消,草長鶯飛,湛藍的天空明媚清麗。藍天下,是一座座現代化的工業廠房,化驗室、低壓配電室、粉礦倉、球磨……在崇山峻嶺間,一條蜿蜒的礦區公路沿山而上,氣勢昂然。這時的夏拉夫阿巴德金礦建設項目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8月底正式投產,這距離項目進駐不過15個月時間,距離正式動工也僅過了一年。通常國內同等規模金礦的開發建設時間在2年左右,夏拉夫阿巴德金礦建設項目15個月的工期,著實是一個不小的突破。而這一速度在伊朗的礦業史上,創造了有色金屬礦山建設的速度之最,被伊朗礦業界譽為“一帶一路”上的“中國速度”。
7月27日,伊朗工業礦業及貿易部副部長賈法里-薩拉艮尼來到夏拉夫阿巴德金礦項目建設現場參觀。賈法里-薩拉艮尼對中方團隊主導礦山的建設速度及工程質量非常滿意,希望選礦廠盡快投產,并支持其擴大在伊朗礦業領域的投資。
據介紹,該項目8月底將全面投產,投產后,每年可生產10000余噸高品位金精粉,全部發往國內銷售,按目前金價計算,預計年產值可達1.2億人民幣,將取得可觀效益。
幕后
為山區小學裝暖氣 “暖冬”善舉被點贊
在一個陌生的國家和環境進行礦業投資,如何控制風險是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绊椖恳饔猛恋?,土地征用需要所有擁有土地所有權的當地村民簽字,因此,獲得他們的認同是極其關鍵的”,吳俊華告訴記者,為了做到這點,項目一方面用工大量使用本地人,安排30多位當地的村民到礦里就職,并專門聘請當地送水員,一方面積極建立良好和諧的社區關系。
馬莎那迪村在夏拉夫阿巴德金礦行政所轄區內,這個位于海拔約1700米的山區地帶的山村,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25℃。由于村里經濟條件有限,多年來該村小學缺少取暖設施,學生們只能坐在冰冷的教室里上課,遇到下雪或寒潮襲來,只好臨時停課。
在礦區負責的伊達礦業總經理王慶民了解到學校一直沒有暖氣,主動與瓦爾扎甘市教育局、村委會溝通對接,壓縮項目部辦公經費,擠出部分資金,幫村小學完成天然氣通氣工程,解決冬季供暖問題。
2016年11月5日,瓦爾扎甘市教育局及村委會舉行了隆重的煤氣供暖工程開通儀式。王慶民作為貴賓應邀出席,儀式上,王慶民親手點燃象征著中伊人民友誼的希望之火,還為每位同學帶來了一份裝著學習用品的禮盒。學生們坐在溫暖如春的教室里,看著嶄新的文具,別提多高興了。
大雪封路緊急救援 兩國人民共植友誼樹
31歲的拜敬國在公司擔任翻譯工作。今年1月9日13時許,剛吃過午飯的拜敬國接到一通瓦爾扎甘市政府(項目所在市)打來的求助電話,稱其附近一村莊有位重病患者,急需從醫院救治,但由于大雪封路,車輛無法通行,請求援助。
情況緊急,拜敬國馬上向公司總經理王慶民請示?!熬热艘o!”王慶民迅速下達命令,先停下礦區的工作,抽調礦上唯一一臺鏟車趕赴現場,以最快速度打通被雪封住的道路。經過10多個小時的奮戰,被冰雪覆蓋的生命之路終于貫通,凌晨時分,急救車載著病人向市醫院疾馳而去,在醫生的全力救治下,病人終于轉危為安!
1月10日,瓦爾扎甘市政府通過官方網絡平臺就此事發布嘉獎令,并配發頒獎圖片,引起全市民眾的關注,轉發不斷,好評如潮。
據不完全統計,項目開工后,中國團隊協助瓦爾扎甘市政府清雪除障、應急搶險就達7次,工作時長超過100小時。
3月11日,瓦爾扎甘市資源局局長率隊,專程給礦上送來40多棵樹苗,與公司員工一起種下象征中伊友誼的桑樹、柏樹,澆水灌溉,共同祝福,愿友誼之樹長青。
王慶民告訴記者,由于項目團隊措施得當,與周邊村民的關系和諧共處,為項目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叢寶華、記者沈冠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