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9热这里只有精,在线网站av,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视频,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视频

報社公告: 江西德興招商引資實現首季開門紅【投票】2017.3.15.江西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投票】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學校公示2017.3.15.江西讀者滿意度調查候選醫院公示市場信息報社工作證件申領登記表
當前位置首頁市縣動態
江西都昌有個“大學村” 平均2戶人出一名大學生
來源:市場信息報-紅色資訊 作者:朱淳兵 時間:2017-08-29 

40年走出40多個“一本”100多個“二本”  村民自籌資金為高考學子設立獎學金


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通訊員 袁奇 攝影報道)近日,江西省都昌縣蘇山鄉蘇山村袁如崗灣自然村的祠堂里,人氣鼎沸,熱鬧非凡。原來,村里在此舉行一年一度的高考獎學金發放儀式,慶祝該村學子袁尚武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據悉,該村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傳承家風家訓,在家風家訓的熏陶之下,村民耕讀并重,農商兼顧,文化發達,人才輩出。從1977年至2017年,40年間,袁如崗村有40多人考上一本院校,100多人考上二本院校。

江西省都昌縣蘇山鄉蘇山村袁如崗灣自然村

A、耕讀傳家 崇文尚藝蔚然成風


“存道義心,行道義事;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只重務實,不圖虛名……”據記載,自明代天順年間正式建村以來,袁如崗灣村才開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家風家訓。起初階段是祖先們代代口頭相傳,后來零星散見于族譜(從1489年至2004年共編修19屆族譜)記載。

袁如崗灣村村頭的旗桿石

2014年9月,袁如崗灣村開始啟動村志編纂工作,該書主編袁銀初根據村民口頭流傳及族譜零星資料進行總結和歸納出本村家風家訓的內容。2016年10月,家風家訓文字內容經編委會審核定稿,2017年1月家風家訓載入《袁如崗灣村志》,《袁如崗灣村志》也是江西省首部自然村村志。袁如崗灣村還有自己的村歌——《美麗的如崗灣》。

受獎者與父母親合影

從此,家風家訓條文對家族子孫在“修身、干事、做人、孝道、耕讀、傳家”等方面進行勸誡和教導,要求明確,寬嚴相濟,成為家族成員的共同行為準則,充分體現了家族自律和進取的精神。


B、重視教育 每兩戶有一名大學生


袁如崗灣劇團,從開村之初傳到現在,幾經興衰考驗,仍是新人換舊人。袁如崗人的先輩們,當年對瓷器工序極為嫻熟,大多在景德鎮燒窯,或做瓷器手工藝,或做瓷器生意。同時,在景德鎮從業的鄱陽、撫州人也較多,特別是與鄱陽人接觸較多。閑時,鄱陽人經常唱饒河調(又稱彈調),非常動聽。袁如崗人受到熏陶,學唱腔,學戲本,逐漸在景德鎮組成一個唱曲的班子,每逢下鄉過年,祖宗生日,重大節日,或是遇有喜事,甚至農閑時節,就在祖廳演戲唱曲。

演戲祝賀

當年在饒州府(現鄱陽縣)當府官的村民袁明儀,就曾將一個饒河戲班帶到村里演戲,并教村民表演。就這樣,以老帶新,培養了唱曲演戲的班子,從而以劇團的形式流傳下來,一直沿襲至今。劇目很多,連續上演十天十夜的戲都不重復,在周邊享有很高聲譽。當年在全縣業余劇團會演中奪冠,都昌縣委宣傳部、縣文化館還特別獎勵了一套戲臺幕布,并贈錦旗一面。

村辦業余劇團,不僅在當地演出,還走南闖北外演,唱響了都昌和湖口兩縣。作為都昌唯一的村辦劇團,曾多次進行過公演,市、縣媒體的新聞報道,對全市廣大讀者、觀眾了解如崗村史、走進如崗古村、感受如崗文化都起到了良好效果。袁如崗灣村還備有專門的露天古戲臺和室內古戲樓。如今,村辦劇團代代傳承,團旗長久飄揚。

舞龍慶賀

不僅如此,袁如崗灣自明代建村以來,一直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早年興辦私塾,創立私立學校,方便村里的孩子就讀。即便是現在,村里還有民辦幼兒園。根據初步統計,平均兩戶人家就走出了一名大學生。


C、自籌資金 為高考學子設立獎學金


從幾年前開始,袁如崗自然村委員會就開始為村里考上一本院校的大學生頒發獎學金,今年自然村獎學金理事會也提供了一部分獎學金。該村歷來非常重視教育,在20年前,由于物質匱乏,針對一些考上大學的村民,村里都會組織一系列活動進行祝賀。

村獎學金理事會頒獎

袁如崗灣自然村第一位重點大學學生(上海醫學大學畢業,現為江西省腫瘤醫院專家)袁水斌作為自然村獎學金理事會代表為今年考上一本院校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準大學生袁尚武頒發了獎學金。

受家風家訓的影響,袁水斌也非常重視教育。去年,他就為村里捐助一萬元愛心善款用于獎勵村里考上一本院校的大學生。受到他的影響,該自然村的村長袁少斌也自掏腰包資助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

獎學金證書


袁如崗自然村人才輩出,據不完全統計,民國以前有貢生15人,舉人2人,國學生76人,廩生1人,監生3人,業儒6人,吏員4人,登仕郎1人,布政司理問3人。六品4人,知縣3人,九品25人。民國期間軍官5人,臺灣地區經濟管理部門秘書長1人。據統計,從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全村考上一本的有40余人,二本有100余人,研究生12人。

如今的袁如崗灣自然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學村”。


圖為袁水斌為袁尚武頒發放獎學金。袁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