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家譜記載,我們的姓氏本是‘穰’,而實際情況是全縣三四百名穰姓居民全被簡化成‘稂’。我們曾向縣公安部門提出糾正,沒想到戶籍系統里也找不出‘穰’字。”近日,安福縣洲湖鎮和寮塘鄉的數名群眾反映,希望公安部門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尊重姓氏文化,簡化辦事程序,為這兩個鄉鎮的稂姓居民批量改姓氏。
這些稂姓居民告訴記者,當前村里只有老一輩人比較清楚穰姓歷史,大部分年輕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本姓其實是“穰”。他們曾走訪湖南、廣西等省外數個穰姓村,發現當地多數人已將姓氏“稂”改為“穰”。他們表示,中國人有個傳統,不管漂泊多遠,地位多高,財富多大,總希望編入宗譜,列入門墻,祭先祭祖,庇護于列祖列宗的福蔭之下。這種生生不息的尋根意識,正是體現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安福縣公安局戶籍民警朱金鳳向記者介紹,該縣共有稂氏369人,男202人,女167人,主要居住在洲湖鎮和寮塘鄉,目前當地戶籍信息里確實找不出穰姓。她分析原因,可能是上戶口時,當地村干部將穰字簡化為稂字,而且無人對此提出疑問或異議,派出所據此造冊上報并錄入電腦,人口信息系統與身份證系統里就只能顯示稂姓。
朱警官坦承,近期該縣確實有一名稂姓居民前來要求改姓,但令人尷尬的是,戶籍系統根本就打不出“穰”字,最終未能讓這名當事人如愿。她表示,依法改姓氏是公民的合法權利,如果這名當事人或其他稂姓居民仍有意愿改姓,并提交申請及家譜材料,戶政科將申請系統升級,調出“穰”字。
據了解,洲湖鎮和寮塘鄉的穰姓全是同宗,每一個村基本都有一部家譜。一些村民提議,為減少重復調用家譜的操作,也為減輕公安部門的工作量,能否為村民們集中辦理改姓?對此,安福縣公安部局戶政科科長王建偉表示,這個建議完全可以采納。他說,各村委會可根據村民意愿,收集本人提交申請改姓的報告,再附帶村里的家譜,統一提交給當地派出所審核,然后由派出所上報給縣公安局,正常情況下,5個工作日內就能順利辦好姓氏更改工作。
(記者 童夢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