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銅鼓微信公眾號發出了一條《急!求轉發!銅鼓百畝蓮藕亟待售賣,種植戶銷路犯愁》的信息,報道了該縣排埠鎮永豐村以蘭海勇為首的6戶貧困戶貸款種蓮藕,今年雖然獲得了豐收,卻因無銷路而犯了愁。18日,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他們從種藕到滯銷的經歷。
蘭海勇(右)與農戶在挖蓮藕
蓮藕豐收 銷路發愁
記者從這條名為《急!求轉發!銅鼓百畝蓮藕亟待售賣,種植戶銷路犯愁》的微信中看到,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的宜春市銅鼓縣排埠鎮永豐村的藕農總算迎來了蓮藕大豐收。原指望塘里挖出的蓮藕可以大賣,沒想到找不到銷路,看到滿塘的大蓮藕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帶頭種藕的蘭海勇說:“這么好的蓮藕沒人要,今年恐怕是要賠得血本無歸了,真令人發愁呀。”
原來,該村村民共計種植了100余畝蓮藕,其中他帶領的6戶貧困戶種植面積達50余畝。9月15日開塘挖藕,經過兩天沒日沒夜地采挖,他們把鮮嫩的蓮藕用三輪車拉到銅鼓縣城的干鮮果市場銷售。但是沒想到經銷商稱量太多一時難以銷售。
聽到這個消息,蘭海勇頓時發了慌,更愁的是塘里還有更多蓮藕待售。心急之下,就找到當地的微信公眾號“江西傳播”,告知自己目前合作社還有五六萬公斤蓮藕在水塘里,希望平臺能幫忙吆喝,為蓮藕找到銷路。
等著賣蓮藕還貸款
18日,記者聯系上了正在池塘采挖蓮藕的蘭海勇,他告訴記者,永豐村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自古就有栽種蓮藕與蓮花的歷史,時至今日,村里種植的蓮藕依然個頭大、口感好。
今年3月,他承包了村里的30畝水塘種起了蓮藕。他還聯合村里的其他5戶貧困戶一起來干,并成立了“銅鼓勇忠義富蔬菜合作社”。
蘭海勇說,他根據前兩年當地的市場行情,1公斤蓮藕可以賣到9~10元,今年的畝產達到2000多公斤,第一年下來,將五六萬元的貸款還掉,還可以有一筆不少的收入。其他貧困戶也是如此,都等著銷售蓮藕還貸款,但是,沒想到蓮藕在當地賣不動。永豐村地處深山,他們也沒有向外運輸的能力,眼看著一天天采挖的蓮藕滯銷愁得晚上覺也睡不著。
自強自立申請取消貧困戶
記者了解到,蘭海勇是村里的貧困戶,今年初被納入了精準扶貧檔案戶。由于父母離世早,家里窮,一直娶不起媳婦,直到他30多歲才和一名離異女子成家,加上帶來的養子,共有三個小孩,全靠他一人種田養活全家,一年才幾千元收入。后來做點砍伐竹木生意,也才1萬元左右收入,所以成為村里的貧困戶。
但是,這位有自強自立精神的農家漢子沒有被貧困嚇倒。他先后參加種姜、種雙孢菇等項目,但因各種原因虧了。今年3月,在扶貧工作隊的建議下,蘭海勇聯合5戶貧困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貸款種起了蓮藕。同時,他又在尖尾峽漂流當起護航員,而妻子在景區內賣起了冷飲。
今年6月,生活稍有好轉的他作出了一個決定,寫了一份取消貧困戶的申請書,向村、鎮表示不再享受扶貧政策,要靠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這個舉動在當時成為佳話,很多貧困戶都以他為榜樣。“這些享受扶貧政策的優撫應該給那些貧困的老人家、殘疾家庭。我有手有腳,年紀還輕,白享受優撫我覺得有點羞恥。”蘭海勇表示。
滯銷遭遇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蓮藕滯銷的消息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
網友“銅鼓響起來”說,銅鼓人少,靠本縣人銷的不多,要學會在網上銷售賣往全國,或者去長沙南昌農批市場跑跑,或看能否加工干貨;或能否結合旅游搞挖藕比賽活動。一切皆有可能,愿早日銷光。網友“扣連環”透過蘭海勇從種藕到滯銷的經歷提出,農戶盲目種植是沒用的,要形成產業鏈,要有一個蓮耦加工廠或銷售網絡。
為了幫助蘭海勇等6戶貧困戶走出蓮藕滯銷的困境,目前銅鼓多家微信平臺正在大力助推。
陳坤、記者陳國菊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