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朱淳兵 攝影報道)40多年來,他用單手單腿寫就了不平凡的人生:3歲時,一次意外的車禍,讓他失去右手和右腿,從此與拐杖相伴;上學后,小伙伴們的嘲笑,讓他幾近絕望;高考沒有考上大學,選擇自主創業,白手起家;在創業過程中,靠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創業成功,也收獲了愛情;然而,一場大火,讓曾經初嘗創業成功喜悅的他走進人生的低谷;可他沒有氣餒,最終成功創立了瑞昌市首家外貿公司——九江興邦貿易有限公司,生意一直做到香港、臺灣、泰國、阿聯酋等地。他叫付義軍,一名靠自強不息贏得眾多民眾贊譽的殘疾人。
A、 一場車禍,改變了整個人生
在賽湖農場二分場二十米大道一棟四層單家獨院的民房內,付義軍正在不停地忙碌著。時而拄著拐杖來到一樓的辦公室,通過QQ與客戶聯系;時而又拄著拐杖靠左腿跳上四樓的加工車間,指導工人如何抓緊時間趕貨;時而用電話與遠在海外的客戶對接訂單的具體事項……
在他忙過20多分鐘后,付義軍才“抽”出時間時斷時續地接受記者采訪。
“非常抱歉!實在是太忙了!可能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這是付義軍與記者搭腔的第一句話,但一臉燦爛的笑容。
“我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做到今天這個樣子!”從第二句話開始,付義軍終于坐下來接受記者采訪,并講述了自己人生的一些幸與不幸,尤其是3歲時的那場車禍,讓他刻骨銘心。
1968年出生的付義軍,家住范鎮長春村。1971年的一天上午,只有3歲的付義軍一個人在自己家門口的馬路上玩耍,突然一不小心把小手弄臟了。從小就愛干凈的他,就跑到路邊的小水溝里洗手,結果把腳上的鞋子弄濕了。等他走上馬路準備回家換鞋時,突然腳底一滑,撲倒在地上。就在他倒地的那一瞬間,一輛路過的軍車的前輪正好從付義軍的右手和右腿上輾過。
由于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付義軍的右手右腿全部被截肢,從此,他開始了自己的拐杖人生,整個右邊的衣袖褲管開始變得空空蕩蕩。
談起那場車禍,付義軍仍然心有余悸。
當看到身邊的同學們一個個健康快樂成長,加上一些不懂事小朋友偶然暴發出來的嘲笑聲,付義軍彷徨過、迷失過,好在家人、老師對他的真心關愛和熱心幫助,才逐漸消除心靈上的陰影,日益堅強自信起來。
B、 頑強拼搏,成功收獲了愛情
“說句實在話,殘疾人除身體上的缺陷外,心智并不比正常人差,只要肯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我就一定能克服身體缺陷,走向成功!”抱著這一信念,在學校,在家里,在社會上,付義軍成了最刻苦勤奮的人。
1989年高考,幾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付義軍被安排在當地一家福利廠上班。然而,上班不到一年,付義軍發現第一份工作并不適合自己,不但工資低,而且沒有發展前景。
1990年,付義軍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決定離開福利廠,并籌措了幾千塊錢,開始種植食用菌。一條腿在田間地頭吃盡苦頭,半蹲半站的姿勢讓他苦不堪言。他深深體會到創業之路的艱辛。第一次創業沒有成功,還欠下許多債務。
1992年,他決定在橫港派出所旁邊開了一間文具精品店,取名“明月圓”。由于經營有方,生意非常好,他用掙來的錢又在工商所附近開了一家連鎖店,生意仍然很好。
付義軍的自強自信精神,不僅獲得了社會對他應有的尊重,同時也贏得了當地一位年輕姑娘的芳心。
1994年,家住橫港莫家的年輕漂亮的姑娘李冬梅非常欽佩付義軍那份拼搏精神以及誠實忠厚的為人,經常主動到付義軍的小店里義務幫忙。漸漸地,兩顆年輕的心終于碰到了一起。
聽說健康的女兒與一個缺胳膊少腿小伙子談起了戀愛,父母親首先在女兒未來的角度提出了反對意見。任憑父母親如何反對,李冬梅在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依然義務去照顧付義軍。看到女兒堅決的態度難以改變,父母的態度開始有所松動。
1995年,健康善良的李冬梅終于牽著付義軍的手走進婚姻殿堂,她將自己的命運與這位殘疾丈夫緊緊拴在了一起。
談起自己的妻子,付義軍一臉的幸福:“在我眼里,妻子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可愛的人,沒有她的支持,就沒有我今日的成功。”
如今,兒子付競峰已是一名大二學生,女兒付詠儀已在賽湖學校三年級讀書,一家人其樂融融。
C、 不斷創業,幾度遭遇滑鐵盧
1996年,新婚不久的付義軍、李冬梅夫婦,考慮到到沿海一帶的經濟發達,生意相對會好做些,決定憑自己掙到的第一桶金,到廣州番禺發展,直接開兩家精品店。
然而,在番禺開店的日子,并沒有在家里想象的那么簡單,雖然這里流動人口多,但同類的精品店也多,加上自己人生地不熟,生意不但沒有贏利,反而虧損了不少。
意識到自己在番禺開店不利于發展,在經營一段時間后,付義軍決定打道回府,另做打算。從番禺回家不久,付義軍通過當地朋友認識了從事香料生意的臺灣商人古樟棋先生。古樟棋先生當時在瑞昌和湖北的廣濟、陽新等地專門收購香樟和薄荷,用于提練化工原料。為了加入他的團隊,付義軍前去招標,想承包附近幾省的收購業務。
古樟棋先生見他只有一條腿、一只手,而且是左腿左手,對他的經營能力產生懷疑,一個勁地搖頭。付義軍心里明白:殘疾人要想融入社會,最大的障礙是信任問題,而要獲得別人的信任,就要拿出真本事,干出真業績。
“如果一個月下來,業務沒有進展,立馬走人,我一個月的工資一分錢都不要。”就憑這句話,古老板錄用了他。結果,幾個月后,江西、湖北的業務全拿下了。付義軍也從中得到豐厚的回報,不僅償還了全部債務,還為自己賺到第一桶金。
2000年,付義軍敏銳地察覺到,塑料回收加工市場前景看好。于是,他就在位于橫港鎮莫家的新民廠租賃一間舊廠房,專門從事塑料粒子生產。
開廠之初,遇到首要問題是資金困難。得知此事,許多親朋好友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他籌足資金。當地政府了解情況后,想辦法免費提供兩間店面。
正當生意日漸紅火時,災難再一次降臨到不幸人身上。2002年一天,鄰家小孩在放鞭炮時,無意中燒著廠房,所有機器設備及材料被燒成灰燼,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40余萬元。付義軍又重新負債累累。
D、百折不撓,重新鑄就輝煌人生
10年的積累瞬間化為烏有,讓付義軍及其家人倍受打擊。很多人以為付義軍從此便會沉淪下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03年初,付義軍在范鎮、高豐、橫港等地租下600畝土地,種植香樟和薄荷,重新點燃創業夢想。
2009年,經朋友指引,付義軍在位于賽湖二分場二十米大道自己的家里中開辦了瑞昌首家國際貿易公司——九江興邦貿易有限公司。同時,在桂林橋附近還開了一家金屬加工廠,形成以金屬銅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目前,公司和加工廠擁有10多名員工。
“誠信、交友、讓利。”這是付義軍創業以來一直遵循的最樸素的商道。他本著誠信薄利的原則,憑著熱情周到的服務,他的生意日漸紅火,也因此獲得豐厚回報。如今,付義軍不僅可以養活自己,而且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他嘗到一個殘疾人創業成功的喜悅。
據介紹,公司主要生產銷售有色金屬和塑料,產品銷往泰國、日本、阿聯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目前,該公司現有固定資產200余萬元,2013年雇工30多人,員工工資3000元以上,實現銷售額2800萬元,上繳稅收8萬元,實現利潤50余萬元。
近兩年,付義軍在興邦貿易有限公司基礎上,又創辦了電解銅粉廠、園藝產品加工廠。
面對未來,付義軍仍然充滿夢想。下一步的目標:把九江興邦貿易有限公司做大做強,力爭年產值突破5000萬元,用工量突破100人,為瑞昌老鄉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服務殘疾人,服務瑞昌社會,為國家多創外匯,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事業。
不僅如此,付義軍富了不忘幫助鄉親。1997年,自己手下一位員工的父親去世,沒錢安葬,付義軍主動承擔了全部費用;2006年瑞昌地震,他就購買1萬余元的衣服、被子和食品送給范鎮東山村的困難戶;2008年至2010年,他每年購買食用油、豬肉、大米、衣服慰問10位困難戶……
從身無分文的一名缺胳膊少腿青年,到現在擁有200多萬元固定資產,用工30余人,生產銷售外貿產品的公司老總,付義軍走過了20多年的艱辛歷程。盡管公司資產、經營規模目前還不算大,但付義軍無疑是一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
那么,付義軍能有今天,靠的是什么?付義軍每次接受記者采訪時總是爽快地回答:我能行!
從付義軍自信中,記者似乎找到了他成功的答案。
圖為付義軍在辦公的情景。記者 朱淳兵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