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黨政同責的要求,我省形成“大格局”構建組織體系,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河長制組織體系。省級層面由省委書記擔任省級總河長,省長擔任省級副總河長,省級四套班子的相關7位省領導分別擔任“五河一湖一江”省級河長。按區域,全省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均明確了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級、縣級總河長和副總河長;按流域,共明確市級河長88人,縣級河長822人,鄉(鎮)級河長2422人,村級河長13916人。
我省“全覆蓋”落實各級責任,明確各級河長和各部門職責,確立9大項主要任務。市縣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每年接受河長制工作考核,考評結果納入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省直部門績效考核和生態補償機制。
以“鐵手腕”整治水生態環境。從今年3月開始,我省對全省52處水質不達標河湖涉及的32個縣(市、區)開展了調查摸底工作,并根據污染現狀制定了治理方案,明確治理措施、治理期限、工作計劃及資金籌集等。9月起,在全省范圍集中開展以“清潔河流水質、清除河道違建、清理違法行為”為重點的“清河行動”。目前,我省完成“清河行動”問題清單第一期的整編工作,10個專項行動已全面啟動。
同時,實施“多層次”強化各項保障。省市縣三級財政結合實際,安排河長制專項工作經費2億元,其中省財政專門安排5000萬元資金。完成了覆蓋到縣的交界斷面水質監測網絡建設,實現每月一測。全面啟動全省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工作,確保實現河湖基礎數據、涉河工程等信息化和系統化。
在推行河長制過程中,我省“立體式”營造濃厚氛圍。組織編制中小學生河湖保護教育讀本,面向全社會有獎征集河長制主題標志和宣傳標語。省、市、縣三級分別在政府網站公布河長名單,設立投訴舉報平臺,采用微信群、懸掛橫幅、設置公示牌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營造群眾共同參與河湖保護管理的良好氛圍。